每日热点0328

发布时间:

2024/03/28

浏览次数:

782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3-28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春季户外晨练请注意6个事项

高层动向

2024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解读

疾控动态

做好学校预防结核病宣传教育 增强学生防病意识

省疾控中心组织全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科研动向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发现,隔日禁食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风险

闹钟响了别着急起床!研究发现,赖床一会,或改善大脑功能

Nature子刊:利用特定光线照射骨组织可促进骨骼自我修复

Cell子刊:这种脑细胞能够抑制食欲并减肥,且不产生恶心感

舆情信息

75年持续研究揭示人脑越来越大

逆转衰老的动物实验显示——抗体疗法让免疫系统年轻化

“快速”是响应患者诉求的最基本要求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国家卫健委介绍2024年卫生健康工作重点

动起来,让体重“健”入佳境

让运动康复惠及更多人

国家卫健委:促进义诊学科分布更广、针对性更强

江西开展健康中国省域样板区建设

农村地区如何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专家建议

四川:全省11万余人成立家庭医师团队近3万余个

国家卫健委:让医疗志愿服务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

国家卫生健康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不做“糖妈妈”

脂肪性肝病防治有了健康管理服务包

我国药品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发布

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占比保持升高趋势

热点追踪

春季户外晨练请注意6个事项

2024-03-2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27日电 (记者乔业琼)春季天气转暖,万物生发,不少群众开始陆续恢复户外晨练。长春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提示,恢复晨练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做好防滑。虽然气温转暖,但有些运动场地依然被冰雪覆盖,尤其是日常难以被光照到的地方,或者白天积雪在光照的情况下部分融化,夜间由于气温降低变成了冰。建议避开这些场地,防止跌倒,并穿戴防滑鞋。

二是注意保暖。春季昼夜温差大,俗话说“春捂秋冻”,在开始恢复户外锻炼的几天内要选择厚实一点的衣物,随着运动量的加大和气温的转暖逐渐减少衣物,使身体逐渐适应,防止因挨冻而感冒。在户外运动之前建议提前关注天气预报,掌握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衣物。

三是运动前后做好热身和放松。开始晨练之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如慢跑、原地踏步、拉伸活动等,以增加身体的灵活性,防止出现运动损伤。

四是适度锻炼。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运动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和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疲劳或受伤。《中国居民身体活动指南(2021)》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该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75-150分钟高强度有氧活动。

五是注意空气质量。在空气质量较差的情况下,建议居家活动,减少外出。

六是对于慢性病患者的建议。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阻肺等慢性病的患者,要选择舒缓一些的运动如散步、快走、太极拳、八段锦等,避免剧烈运动和高强度的运动。不要选择人烟稀少的地方运动。必要情况下可以携带一些急救药品,如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等,以备不时之需。糖尿病患者晨练前应该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空腹运动引起的低血糖等问题。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7/c14739-40204801.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2024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

2024-03-27    国家卫健委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

 

325日,2024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部际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在京召开。控烟履约领导小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于学军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听取了各部门2023年控烟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和下一步工作考虑,审议通过了2024年控烟履约工作要点,并对做好今年控烟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指出,2023年以来,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职责,担当作为,控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无烟环境建设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全面无烟法规保护人口比例不断提升,戒烟服务更加便捷,控烟氛围日益浓厚,烟草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青少年成长环境进一步净化。会议要求,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人民至上、健康优先的理念,立足长远、着眼大局,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落实好控烟履约各项重点任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控烟履约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在会上交流发言,委机关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会。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guihuaxxs/s7786/202403/debbe7

 

 

返回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解读

2024-03-27    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

 

一、起草背景

助产服务是基本医疗服务,关系母婴安全健康,事关千家万户幸福。为确保助产服务可及性,提高助产服务质量,切实保障母婴安全,在广泛听取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医疗机构和行业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我委制定印发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助产服务管理的通知》。

二、主要内容

《通知》强调公立医疗机构要承担产科服务兜底责任,从六个方面对加强助产服务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强化助产服务规划布局,确保助产服务供给,有效满足孕产妇需求。二是主动公布助产机构名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方便群众有序就医。三是强化助产服务质量管理,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四是开展生育友好医院建设,优化孕产期保健服务,促进安全舒适分娩。五是规范助产服务资源调整,明确调整程序,确保助产服务可及性。六是健全完善政策保障机制,构建促进产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调动产科医务人员积极性。

三、重点问题解读

(一)关于助产服务规划布局。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结合编制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对本行政区域内助产服务资源进行规划布局,确保助产服务供给,有效满足孕产妇需求。人口30万以上的县(市、区)原则上至少有2家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助产服务,人口30万以下的县(市、区)原则上至少有1家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开展助产服务,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区要保障相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具备助产服务能力。

(二)关于助产服务资源调整。

《通知》对助产服务资源调整作出规范要求。一是严守服务底线,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承担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任务的公立医疗机构、地广人稀地区的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应保障产科持续服务,地方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统筹调整医疗资源的除外。二是规范调整程序,公立医疗机构拟关停产科要广泛征求建档孕产妇意见,书面征求当地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县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意见,切实保障群众看病就医权益。三是保障服务衔接,医疗机构产科停业,应按规定经登记机关批准,制订业务调整预案,妥善做好孕产妇产检和住院分娩接续服务,合理安排医务人员岗位,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等资料移交。

(三)关于生育友好医院建设。

《通知》提出,助产机构要加强生育友好医院建设,足额配备医护人员和设施设备,合理设置门诊候诊区域,优化产科诊室布局和服务流程,营造温馨、舒适的分娩和住院环境。在优化服务方面,推进全面预约诊疗,推广预约住院分娩,提供以产妇为中心的人性化分娩服务,积极开展镇痛分娩服务,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开展家属陪伴分娩,促进安全舒适分娩。在改善条件方面,鼓励有条件的助产机构加强高品质、普惠性产科床位设置,结合院内资源调整优化,增加产科病房单人间和双人间数量,切实改善产科住院条件。

(四)关于健全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通知》从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两个层面对健全完善产科政策保障机制提出要求。一方面,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构建促进产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另一方面,强调各级公立医院要认真落实《关于深化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强化公益属性,完善内部分配制度,调动产科医务人员积极性,努力使综合性医院产科医师的薪酬水平不低于医院医师薪酬平均水平,严禁向产科和产科医务人员下达创收指标,产科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

摘引网址:http://www.nhc.gov.cn/fys/s3582/202403/e5e7aa53e3ba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做好学校预防结核病宣传教育 增强学生防病意识

2024-03-27    北京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门诊部

 

  结核病是全球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2035年实现终结结核病流行(END-TB)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全球战略目标,也是“健康中国”建设面临的重要挑战。2024324日是第29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 终结结核流行”。

  为提高学生对结核病的防治意识,响应“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宣传主题,结核病门诊部胡艳平副主任医师应邀参加了通州区中小学结核病健康宣教活动。322日,她来到了通州区永乐店镇小务中学,全校所有在校学生及教职工参加了活动。随着胡大夫深入浅出的宣讲,学生们热情高涨,尤其是在互动抢答环节,积极举手抢答问题,现场气氛活跃,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通过本次健康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该校师生对结核病危害性和预防的认识,形成了“生命至上,全民行动”的良好氛围,对推动校园结核病防控工作、减少结核病在校园内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bsxw/2024/107526.shtml

 

 

返回目录>>

 

 

省疾控中心组织全省开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活动

2024-03-27    河北省疾控中心环卫所

 

2024322日是第32届“世界水日”,322~28日是第37届“中国水周”。322日,省疾控中心与石家庄市疾控中心以“关注饮水卫生,共享健康生活”为主题,在石家庄市谈南路小学举办了2024年“世界水日”宣传活动暨石家庄市环境健康杯征文绘画比赛颁奖典礼。省疾控中心环境卫生专家就世界水日和饮水健康知识为师生们进行了科普讲座和现场有奖问答互动。

同日,在省疾控中心的组织下,各地市疾控中心通过现场讲座、设置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在街头、学校等公共场所宣讲饮用水卫生知识。同时,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利用海报、短视频、科普文章、有奖问答等形式开展线上宣传。全省各地线上线下齐发力,多渠道开展宣教活动,引导公众树立节水护水意识,提升居民饮水健康素养,助力健康河北建设。

摘引网址:https://www.hebeicdc.cn/zxyw/65650.j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南方医科大学研究发现,隔日禁食加剧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风险

2024-03-28     医诺维

 

研究显示,长期采用16+8禁食可能不利于健康,与每天12-16小时的典型进食时间窗口相比,那些遵循16+8禁食的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96%,患有心脏病或癌症的人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也增加。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张惠杰、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李晋等人在" Life Metabolism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Alternate day fasting aggravates atherosclerosis through the suppression of hepatic ATF3 in Apoe-/- mic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隔日禁食会加剧小鼠模型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在隔日禁食小鼠中,激活转录因子3的肝脏表达受到抑制,从而介导了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恶化。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隔日禁食对载脂蛋白E缺陷(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将喂食高脂饮食11周龄雄性小鼠模型随机分为随意饮食组和隔日禁食组。

研究人员发现,隔日禁食加剧了高脂饮食诱导的早期和晚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尽管隔日禁食可以保护小鼠模型免受肥胖、高血糖和脂肪肝的影响,但随着肝脏胆固醇含量和循环胆固醇水平的增加,它会恶化胆固醇状况。

由此可见,隔日禁食可能会导致胆固醇紊乱,从而加剧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研究人员对小鼠模型的肝脏进行了RNA测序,结果发现,隔日禁食显著改变了胆固醇代谢途径并下调了肝脏中的综合应激反应(ISR),还降低了肝脏表达激活转录因子3ATF3)。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ATF3的肝细胞特异性过度表达,减弱了隔日禁食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影响,这意味着,肝脏中ATF3表达的抑制,是介导隔日禁食对肝脏胆固醇积累和循环胆固醇分布的调节作用的影响因素之一。

不仅如此,研究还发现,ATF3的表达可以受到Krüppel样因子6KLF6)的调节,并且ATF3KLF6的表达均受到肝细胞ISR通路的调节。

从机制上讲,隔日禁食抑制肝脏综合应激反应,并降低KLF6ATF3的表达,肝脏中ATF3表达的抑制介导了隔日禁食对小鼠模型动脉粥样硬化的恶化作用。

研究人员表示,尽管隔日禁食有助于预防小鼠的肥胖、高血糖和脂肪肝,但它也会增加肝脏和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这项研究验证了隔日禁食干预下胆固醇谱的恶化可能会导致小鼠模型动脉粥样硬化恶化,从而为隔日禁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见解。

综上,结果表明,隔日禁食可能对动脉粥样硬化高危个体产生有害影响,加剧动脉粥样硬化,肝脏中ATF3蛋白在介导隔日禁食对胆固醇代谢和动脉粥样硬化影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24318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心脏协会流行病学和预防 | 生活方式和心脏代谢健康科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Association Between Time-Restricted Eating and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的大会摘要。

研究显示,长期采用16+8禁食可能不利于健康,与每天12-16小时的典型进食时间窗口相比,那些遵循16+8禁食的人,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风险增加96%,患有心脏病或癌症的人心血管死亡的风险也增加。此外,16+8禁食并不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ccc81811261.html

 

 

返回目录>>

 

 

闹钟响了别着急起床!研究发现,赖床一会,或改善大脑功能

2024-03-28    医诺维

 

结果表明,早上起床时习惯性赖床一会儿,可能有助于缓解睡眠惯性,并改善醒来后的认知功能。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Is snoozing losingWhy intermittent morning alarms are used and how they affect sleepcognitioncortisoland mood "的研究论文。

研究显示,与突然醒来相比,闹钟响后小眯30分钟,或改善认知表现,减少疲倦感,皮质醇水平较高,情绪状态更加积极。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进行了两项子研究,分析了习惯性贪睡者的特征、原因,以及对认知能力、情绪的影响。

在研究1中,研究人员分析了1732名参与者,平均年龄为34岁,女性占66%,通过问卷形式收集了参与者的睡眠类型、醒来后的精神状态。

研究发现,有69%的参与者会使用闹钟的贪睡功能或设置多个闹钟,闹钟响了之后,平均小眯22分钟,每个闹钟之间的平均间隔为8分钟。

与突然醒来相比,贪睡的人平均年轻6岁,而且是晚睡类型的可能性高4倍,在工作日的午睡时间也略短,平均少13分钟,两者报告的睡眠质量没有差异。

有、没有赖床习惯的人之间的差异

在研究2中,研究人员对31名早上习惯性贪睡的人进行了实验,对参与者进行了不同类型的闹钟实验,测量了参与者的睡眠质量、认知能力、皮质醇水平和情绪状态,认知测试包括:算术速度、情景记忆、工作记忆和认知冲突处理。

认知测试发现,参与者在算术速度、情景记忆和认知冲突成本方面表现更好,习惯性贪睡的积极作用在40分钟后消失了。这表明,习惯性贪睡或改善认知表现。

对皮质醇水平分析发现,皮质醇水平随着清醒时间的增加而增加,相比之下,习惯性贪睡者皮质醇水平较高。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在最终醒来和40分钟后,习惯性贪睡者困倦和任务相关表现均明显改善,情绪也随着清醒时间的延长而明显改善。与刚醒来后相比,醒来40分钟后感觉更善于交际和乐观、更少疲劳、更少困倦。

研究人员表示,闹钟响后小眯30分钟,不会对当晚的睡眠或醒来时的疲劳程度产生任何重大负面影响,反而有助于那些早上昏昏欲睡的人,可以帮助他们醒来,提高醒来后的认知表现。

总而言之,结果表明,早上起床时习惯性赖床一会儿,可能有助于缓解睡眠惯性,并改善醒来后的认知功能。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29098181114d.html

 

 

返回目录>>

 

 

Nature子刊:利用特定光线照射骨组织可促进骨骼自我修复

2024-03-28    生物谷原创

 

蓝光激活可以实现对 Opto-RANK 活性的精确控制,这使其成为细胞疗法的有力工具,例如治疗异常钙化疾病和牙齿矫正问题。

喝牛奶有助于骨骼长得又粗又壮,但如果直接照射光线也有帮助呢?

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日本东京医科齿科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利用光线照射骨组织有助于治疗骨病。他们发现,基于光线的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激活骨骼进行自我修复。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Development of an optogenetics tool, Opto-RANK, for control of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using blue light”。

骨骼在破骨细胞(osteoclast)和成骨细胞(osteoblast)的作用下不断重塑,其中破骨细胞负责分解骨组织,而成骨细胞负责生成新的骨组织。这两类细胞都是从未成熟的前体细胞发育而来,控制它们的活动是治疗骨骼生长障碍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Takao Nakata 说,“以前的研究已经使用了光遗传学,即通过光激活目标分子来诱导或增强特定的细胞功能。然而,光遗传学工具尚未被用于由前体细胞分化而形成的成熟分化细胞,比如由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产生的破骨细胞。”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这些作者构建了RANK的光激活形式,其中RANK是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信号蛋白。然后,他们在巨噬细胞中表达了这种名为Opto-RANK的光遗传蛋白,并用蓝光照射激活它,观察这些巨噬细胞是否会开始表现得像破骨细胞。

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Tomohiro Ishii 解释说,“这些结果非常明显。Opto-RANK对蓝光激活的反应是形成活性簇,从而招募TRAF6,即一种调节破骨细胞分化的关键分子。”

此外,这些蓝光激活的巨噬细胞还表现出三个基因的激活,这些基因通常在成熟的破骨细胞中表达。这些巨噬细胞还形成了许多小坑,这是成熟破骨细胞的一个特征,有助于它们分解骨组织。

Nakata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Opto-RANK可用于诱导巨噬细胞分化为破骨细胞,并在蓝光激活下刺激局部骨吸收。”

蓝光激活可以实现对 Opto-RANK 活性的精确控制,这使其成为细胞疗法的有力工具,例如治疗异常钙化疾病和牙齿矫正问题。此外,Opto-RANK 的作用可能超出骨生物学的范畴,因为 RANK 信号还涉及其他重要功能,如免疫、体温调节和肿瘤发生。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c2681e704d2.html

 

 

返回目录>>

 

 

Cell子刊:这种脑细胞能够抑制食欲并减肥,且不产生恶心感

 2024-03-27    生物世界

 

该研究确定了GABADVC作为一种新的食物摄入和体重的调节器,以及促进食欲的NPY神经元活性的控制器,从而为肥胖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新见解。

肥胖和超重主要是由于热量摄入超过了身体所需,而来自美国阿伯丁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大脑中存在着一个特定的细胞群——GABADVC,它们通过抑制食欲控制着体重,而且不会产生恶心感,这为更具针对性、更安全的减肥药物开发奠定了基础。

该研究以:A brainstem to 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 GABAergic circuit drives feeding 为题,于2024321日发表在了 Cell 子刊 Current Biology 上。

脑干背侧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内的神经元接收来自消化系统的直接信号,并投射到大脑的二级区域以调节食物摄入。虽然γ-氨基丁酸在DVCGABADVC)中表达,但其在该区域的功能尚未明确。

为了发现GABADVC细胞的独特基因表达模式,研究团队使用单核RNA测序技术,揭示了该区域的19个不同的细胞簇,并在接下来探究了GABADVC的功能,发现选择性激活GABADVC神经元显著控制食物摄入和体重。

接下来,研究团队使用光遗传学技术发现,GABADVC→下丘脑弓状核(ARC)的神经投射导致了食欲抑制,且不导致恶心。电生理学分析揭示了GABADVCARC刺激通过释放GABA,抑制了产生促进饥饿感的神经肽YNPY)的神经元。

总的来说,该研究确定了GABADVC作为一种新的食物摄入和体重的调节器,以及促进食欲的NPY神经元活性的控制器,从而为肥胖的神经基础提供了新见解。

想要通过坚持饮食控制来减肥,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饥饿感,而这项研究发现,脑干背侧迷走神经复合体(DVC)内的一种特殊神经元——GABADVC,它们通过产生GABA,抑制了产生饥饿感的NPY神经元的活性。因此,可以利用它们来减少食物摄入,降低体重。

此外,目前被广泛使用的GLP-1类减肥药物能够通过减少食物摄入而有效减肥,但它们也可能会带来恶心、呕吐等副作用。而该研究发现的GABADVC神经元,它们能够有效抑制食欲且不产生恶心,这可能为开发更具针对性的减肥药物铺平道路,通过降低饥饿感来减少食物摄入、减轻体重,而且不会引起恶心等副作用。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cf681e916d1.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75年持续研究揭示人脑越来越大

2024-03-28    科技日报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对一项已持续75年的研究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人脑变得越来越大:20世纪70年代出生的参与者脑容量比20世纪30年代出生的参与者大6.6%;大脑表面积几乎大15%。研究人员认为,人脑变大或使大脑储备增加,有可能降低与年龄相关痴呆症的总体风险。相关论文发表于25日出版的《美国医学会神经病学杂志》。

研究人员分析了弗雷明汉心脏研究(FHS)参与者的脑磁共振成像(MRI)数据。FHS1948年在马萨诸塞州弗雷明汉启动,旨在分析心血管和其他疾病的模式,已持续75年。

最新研究比较了其中322620世纪30年代出生参与者(前者)和70年代出生参与者(后者)的MRI数据。结果发现,包括脑容量在内的一些大脑结构逐年稳步增加。例如,后者的平均脑容量为1321毫升,前者的为1234毫升,增加约6.6%。此外,后者的平均脑部表面积为2104平方厘米,前者的为2056平方厘米,几乎增加了15%。而且,白质、灰质和海马体(涉及学习和记忆的大脑区域)等脑区的大小也有所增加。

研究团队表示,大脑更大可能意味着痴呆症的发病率更低。阿尔茨海默病协会数据显示,目前约700万美国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120万。尽管患病人数随美国人口老龄化而上升,但发病率正在下降。之前的一项研究发现,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痴呆症的发病率每十年下降20%。大脑健康状况的改善和脑容量的增加可能是原因之一。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8/c14739-40205284.html

 

 

返回目录>>

 

逆转衰老的动物实验显示——抗体疗法让免疫系统年轻化

2024-03-28    科技日报

 

  据《自然》网站27日发表的一项研究报道,年老小鼠的免疫系统通过一种抗体疗法回到了更年轻状态。这种方法靶向异常的衰老干细胞,能重新平衡血细胞生成,并减少年龄相关的免疫功能下降。未来将开展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以确定这种方法是否适用于人类。

  衰老与造血干细胞(HSC)的一种变化有关,HSC能产生各种类型的血细胞。年轻的HSC能平衡产出淋巴细胞和髓系细胞(在免疫应答中有作用的两种不同白细胞系),但髓系细胞的产生会随年龄而增加。这种改变被认为是免疫系统年龄相关变化的原因,免疫系统的年龄相关变化包括适应性免疫下降和炎症增加。

  为了恢复衰老HSC群的平衡,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此次设计了一种免疫疗法来耗竭老年小鼠的髓系偏向HSC。在这类HSC中,团队发现了能被抗体靶向的细胞表面蛋白(未在产出平衡的HSC中发现)。他们证明了这种方法能耗竭衰老小鼠的髓系偏向HSC,让免疫系统恢复年轻特征,如更多的常见淋巴细胞祖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同时使免疫功能下降的年龄相关标志物减少,如炎症。经处理的小鼠能对病毒感染产生更好的免疫应答。

  在同时发表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两名科学家提醒道,增加年老小鼠的淋巴生成可能会提高肿瘤生长(如白血病)的风险,而后者已被证明会受到淋巴生成减少的抑制。“然而,淋巴性白血病的负担加重,或被抗感染能力增强和其他癌症风险降低抵消,这些都可以通过加强免疫监察而实现”。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在不断扩大,但我们的免疫系统也越来越受到陌生细菌和病毒的挑战。在老年人中,新输入的病原体有可能以惊人的速度迅速占据上风——因为免疫系统老化的人更难抵抗新病毒,对疫苗接种的反应也弱。现在,在小鼠身上进行的这项研究提供了惊人的证据,表明未来有一天人们可以通过一次性治疗来“重振”老年人的免疫系统。这是一个真正的范式转变——科学家和临床医生将以新的方式,去思考免疫系统和衰老。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8/c14739-40205276.html

 

 

返回目录>>

 

“快速”是响应患者诉求的最基本要求

2024-03-28    北京青年报

 

据新华社326日报道,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和国家疾控局综合司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管理的通知》。通知围绕加强医疗机构投诉管理,从工作原则、加强组织机构建设、规范投诉处理流程等方面部署相关工作,要求医疗机构建立患者诉求快速响应机制,及时回应患者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投诉有接待、处理有程序、结果有反馈、责任有落实、问题有改进、服务有提升,引导患者依法维权,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这份文件着重强调“快速”,切中了当前医疗机构响应患者诉求的一大弊端。很多医疗机构都设有投诉部门,并有专职或兼职人员在此值守与回应。多数医疗机构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但也有极少数医疗机构在回应患者诉求时比较马虎。比如,他们态度很好,但调查不深入,处理浮于表面,甚至认为时间是一剂良药,只要能够想办法拖延时间,患者可能会自认为耗不起,有时真能把大事拖小、小事拖了。

但更多时候,涉医矛盾纠纷是拖不起的。或许患者最初没有什么意见,只不过有一些困惑,或存在一些误会而已,在当时只需得到一些解释,事情就可能烟消云散。但拖得时间越久,患者可能怨气渐增,困惑渐渐变成不满、牢骚变成矛盾、小矛盾拖成大矛盾。很多闹得沸沸扬扬的医患纠纷,最终发现,不过是一句解释没有说到位,或一次歉意没有及时表达而已,如果早一点诚恳回应,就不至于发展到这一步。

响应患者诉求要“快速”,但“快速”仅是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之上应有更高要求。比如,“态度”往往比“速度”更重要。假如医疗机构站在对立面来看待患者,仅是希望把事态平息下,就可能采取推诿、搪塞等手段来回应。或明知对方存在怕打官司、不愿意解剖遗体等心理,就动辄声称按规定的程序办理或“法庭见”。这样的回应看似中规中矩,却缺乏人情味。因此,对待患者的诉求,要站在公允的立场,如果有错就大胆承认、果断承担,即使发现没错,也要做好解释与引导。

更要看到,患者的诉求也是难得的意见和建议,医疗机构既要做好回应,更要反躬自省。患者的诉求可能“带刺”,但往往指向的是医疗服务的短板与弱项,并且与其他途径收集到的群众意见相比,“带刺”的患者诉求扎得更准、更实。因此,医疗机构要珍惜患者诉求,要认真倾听和对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此来优化服务,进而不断提升患者的满足度。

医患沟通涉及多种场景、存在多种方式,内容和氛围均各不相同。其中,患者最初提出诉求时,是矛盾发展十分关键的阶段,是关系处理的重要“十字路口”,倘若向好的方向发展,医患或可很快言归于好;向坏的方向发展,则可能加大隔阂、增加敌意。

患者诉求响应机制的有序性与稳定性,是该机制能够发挥多大效力和能否可持续运行的关键决定因素。快速、真诚、稳妥地响应好患者的诉求,是化解医患纠纷的重要方式,这样的机制一旦形成,对涉医纠纷就能发挥出“减压阀”的作用,从而不断减少医患嫌隙、持续增进医患和谐。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8/c14739-40205258.html

 

 

返回目录>>

 

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

——国家卫健委介绍2024年卫生健康工作重点

2024-03-28    光明日报

 

327日,在国家卫健委“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主题系列发布会上,该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创造性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是2024年卫生健康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米锋表示,当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举办的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暨“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就是把“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月度人物志愿服务总队送到基层,通过专家义诊、医学咨询、健康科普,深入医疗机构进行带教查房、业务讲座,把健康服务送到百姓身边。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工作,目前推出了上千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以及各地的卫生健康先进典型。

“典型要宣传好,更要发挥好作用。”米锋指出,2018年以来,国家卫健委组织先进典型开展“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据介绍,该活动开展以来,成立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和心理健康教育分队。同时,四川、河南、新疆、宁夏、广东等地先后启动“万名医护走基层”“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边关万里行”“健康山海情”“健康岭南行”等志愿服务活动。目前,还有多支分队正在筹备中。

国家卫健委组织的22场“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周福德参加了13场。在他看来,随着国家对基层医疗投入的不断增加,医院信息化建设、医疗设备投入等有了明显改善,这有助于基层医生提高诊疗水平。“在义诊中,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更多病人送去希望和帮助,更能从中感受到做医生的价值和意义。”

“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是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的一种典型方式。如何通过志愿服务提升当地民众的健康素养?米锋指出,要针对各地群众需求和地方疾病谱特点,有效调配专家资源,促进义诊学科分布更广、针对性更强。

“每次活动之后,专家都会跟当地医务工作者建立工作联系。比如专家在进村入户的时候,都会请签约村医一同前往,详细了解患者情况,让村医能够掌握更好的诊疗思路。”米锋介绍,现场义诊还会采取“1+1”模式,每位专家都会安排一位当地医生配合。

据介绍,“万名医护走基层”已成为四川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活动。四川省卫健委主任徐斌介绍,四川组建了“省总队、市(州)支队、志愿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小分队”四级队伍。一年来,四川全省志愿服务活动场次近万场,直接惠及群众近200万人。

早在2014年,河南就启动了“健康中原行·大医献爱心”志愿服务专项行动,并于2021年升级为乡村振兴志愿服务专项行动。河南省卫健委副主任周勇表示,近年来,河南各级医务人员探索出了“省级带动、市县联动、大医引领、系统跟进”的经验。近5年来,全省开展健康巡讲10.4万场,培训乡村医生、基层干部274.5万人次,义诊群众1145万人次。

如何通过帮扶为基层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建议,完善志愿服务结对帮扶机制,建立双向交流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同时,精准帮扶,定期指派相应专业志愿者到各对接服务点指导工作。此外,还要建立覆盖基层的信息化系统,持续推动专科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资源共享。

基层医疗情况各有不同,各地探索针对性措施以保障基层百姓医疗服务需求,形成了许多地方特色。

四川是人口大省,徐斌表示,基于经济、人口、地理、疾病谱等实际特点,四川已连续7年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工作纳入对地方政府绩效目标考核;2023年年底四川建成二级综合医院标准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02个,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占比提高到30%;四川90家县医院纳入国家“千县工程”,县域内就诊率达95.78%

同样作为人口大省,周勇表示,河南连续两年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纳入全省重点民生实事,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训、强化村卫生室运行经费保障两个方面发力,通过线上线下双途径培训17万余名基层卫生人员;组织了16.37万人参加年度能力考试;为全省5.88万个村卫生室拨付基本运行经费2.67亿元,实现了行政村卫生室基本运行经费全覆盖。

江西是革命老区,省内山区较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较明显,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偏弱。对此,江西省卫健委副主任朱烈滨介绍,江西省基层人工智能辅助智慧医疗系统已经正式上线,该系统由省里安排专项资金,联通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37家、村卫生室18112所,覆盖乡村、联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机构。其中人工智能辅助诊疗模块,能识别1100多种病例,为基层医务人员提供智能问诊、治疗方案、病历书写、合理用药等诊疗服务。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8/c14739-40205244.html

 

 

返回目录>>

 

动起来,让体重“健”入佳境

2024-03-28    光明日报

 

20244月是第36个爱国卫生月,全国爱卫办以“健康城镇、健康体重”为主题展开活动。活动内容强调以“健康体重”管理为契机,创新推进健康城镇建设;以“健康体重”科普为重点,提升群众健康素养水平;以“健康体重”实践为抓手,推进健康细胞建设。体重作为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事关全生命周期,应予以高度关注。

近年来,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肥胖率也不断攀升,肥胖低龄化趋势显著。《成人、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指出,我国18岁以上居民肥胖率达16.4%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肥胖作为一种疾病,是诱发多种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儿童肥胖不仅会影响健康,更可能影响全生命周期。因此,关爱儿童青少年,坚持健康体重从娃娃抓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高度重视“小胖墩”问题。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们不是要吃得胖胖的,而是要长得壮壮的、练得棒棒的”。儿童青少年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关系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祖国的发展。少年强、青年强既要包括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创新能力行、动手能力强,也要包括身体健康、体魄强壮。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人民的共同心愿。

“身”先塑“心”,要树立健康观念。“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思想精髓,贯彻“预防为主”是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方针。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首先要转变其观念,坚持预防先行,摆正心态。一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责任人理念。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的健康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但60%取决于自己。学校和家长应抓住儿童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期,帮助其正确认识生命、认识自我,树立“自己健康,自己管理”意识,引导其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二要正确认识体重,学会自我评估。学校和家长应注意增强儿童青少年对体重的认知,指引其从科学视角认识肥胖的评估指标以及肥胖可能引发的风险、预防肥胖的举措等,主张以过程性记录的方式进行动态自我评估,从预防层面降低肥胖发生率。三要呵护心理健康,克服肥胖羞耻。预防是关键,肥胖也不可怕。儿童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特殊阶段,较易受他人评论和外界思想的影响,肥胖往往容易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危害心理健康。学校和家长应倡导积极观念,帮助孩子摆正心态,克服肥胖羞耻,以发展的眼光激励其正确认识自己、采取正确行动。

“身”抓有“形”,要营造健康氛围。助力青少年健康体重需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全民共识,形成“大健康”环境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应高度重视全民健康事业,倡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健康问题,实施全民健康管理。以“健康体重”为切入点,呼吁全民运动,积极举办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利用新媒体等发起网络打卡、网络挑战,“晒”出健康运动积极氛围,推动儿童青少年将运动健康观入眼入脑入心。同时,需要调动媒体力量,塑造健康审美共识。媒体要以动漫元素、动画IP等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健康体重”理念;以客观公正的态度,消除公众对肥胖的刻板印象和歧视;以主流的价值观念,引导公众塑造“以健康为本”的审美观念,谨防儿童青少年走进体重管理的畸形审美误区。

“身”当见“行”,要推动健康实践。助力儿童青少年健康体重,要将健康观念意识转化为多维实践。学校当以此为契机促进“健康体重”为主线,积极举办健康知识竞赛、健康大讲堂、体质健康比赛、运动会等多元活动,让儿童青少年学起来、动起来、跑起来,全面促进健康提升。“健康体重”既要依靠运动发力,也要从饮食入手解决根本问题。家长应注意儿童青少年在摄入维持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之外,不应过多摄入能量;要自觉学习科学膳食,做到孩子饮食多样化,三餐定时定量化、少油少盐少糖,保证营养均衡。学校食堂要根据营养食谱,科学配置膳食,合理搭配菜品,让孩子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欲文明其精神,先野蛮其体魄”。我们要从个人观念、文化氛围、实践举措等多重路径,关心爱护儿童青少年,让体重“健”入佳境,让健康理念深入人心,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弘扬新时代健康文明。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8/c14739-40205241.html

 

 

返回目录>>

 

让运动康复惠及更多人

2024-03-2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打球、跑步、滑雪、冲浪……近年来,参加体育运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人们在运动中感受快乐、增强体质。随着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大众对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多,期待越来越高,从专业运动员到体育爱好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既包含运动损伤修复、运动体能保障等,也包括通过运动锻炼的方式来改善身体机能、缓解疼痛症状,帮助人们科学健身,提升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走进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诸多运动康复方面的新技术、新应用引人关注。例如,电子脉冲片通过发出电信号,刺激肌肉神经,缓解疼痛;等速肌力测试仪能精准捕捉使用者的关节、肌肉信息,进行受力分析,使康复进度量化可控。

  运动康复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折射出体育产业的深入发展。一方面,运动健身、健康康复等机构近年来迅速增多,多地开办体育健康或运动康复医院。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花钱做康复”成为不少人的消费选择,人们对运动装备、运动康复等配套服务产业越发重视。总的来看,体育产业在提升国民体育参与意识、推动健康关口前移等方面作用明显。

  让运动康复惠及更多人,要着力提升产业的发展质量,建立严格的行业规范。运动康复产业涉及医学、运动学等领域,对从业人员的资质要求较高。人才短缺、良莠不齐是当前限制该领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从业人员职业认定、建立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库。

近年来,《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文件提出,推动体卫融合,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随着运动康复产业不断发展,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将有力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8/c14739-40205188.html

 

 

返回目录>>

 

国家卫健委:促进义诊学科分布更广、针对性更强

2024-03-2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27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在会上表示,志愿服务很重要的就是要贴近群众需求,针对各地群众需求和地方疾病谱特点,有效调配专家资源,促进义诊学科分布更广、针对性更强。

米锋说,志愿服务队队员来自各个学科领域,每次活动安排一出,"最美医生""中国好医生"们踊跃报名,主动调配门诊时间,千方百计地挤出时间,不辞辛苦,志愿为基层群众服务。

“志愿服务队通过走进学校、走进社区,开展面对面的健康讲座和咨询解惑,向群众讲授健康知识,介绍获取健康知识的途径,这些年还相继开展了面向儿童青少年的预防近视、心理健康、预防意外伤害等健康教育工作。”米锋说。

“在进村入户的时候,请签约村医一同前往,专家手把手教,不仅能更加详细地了解患者情况,也能让村医掌握更好的诊疗思路和用药方案。”米锋表示,志愿服务队走进当地的主要医疗机构开展带教查房,病例讨论,能够帮助解决多发病、疑难病的诊疗问题,很多队员也与当地医护人员建立了长期帮扶关系,进一步畅通转诊渠道,持续帮助提高诊疗水平。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7/c14739-40204890.html

 

 

返回目录>>

 

江西开展健康中国省域样板区建设

2024-03-2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27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朱烈滨表示,近年来,江西全面落实巩固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保障边远地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健康素养。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落实基本医疗有保障。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设置,重点推进产权公有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应建尽建。采取巡诊、派驻等方式,实现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空白点"动态清零。监测脱贫人口患大病、重病情况,及时提供救治、康复和家庭医生签约等服务。

二是提升乡村健康服务供给。实施乡村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建成县域医疗服务次中心30家、基层特色科室300个。乡镇卫生员等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基本标准以上1362家,占比80.31%

三是兜住健康乡村建设网底。落实村医多渠道补偿机制,去年下达村医岗位补助及养老生活补贴8835万元。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一方面通过面试将符合条件的40名已招录大学生村医纳入专项编制保障,另一方面面向2023届相关医学专业高校毕业生发布263个招聘岗位需求,并对录用人员落实编制保障。

四是提升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大力实施"15+3"健康江西行动,开展健康中国省域样板区建设。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改善乡村健康环境。全省共建设健康县区41个、健康社区919个、健康村镇1577个,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较大幅度提升。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7/c14739-40204880.html

 

 

返回目录>>

 

农村地区如何开展精神卫生服务?专家建议

2024-03-2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27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对农村地区尤其是留守儿童,如何因地制宜开展精神卫生服务,有什么好的经验做法?

对此,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表示,与城市相比,农村地区儿童心理健康有更多需要关注的方面,比如家庭结构是否完整、获取心理健康科学信息是否便捷、有利于认知和情感发育的良性刺激够不够丰富、针对心理行为问题的卫生和教育资源能否有效提供等。因地制宜开展服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

一是加大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力度。探索具有当地特色、容易被各年龄段、各类人群,包括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接受的科普形式与途径。同时通过对当地儿童青少年相关工作人员,包括学校教师开展培训,持续扩大知识覆盖面、强化触达效果。

二是丰富未成年人精神生活。试点探索建设特色"心理友好校园""心理友好乡村"。用丰富多彩的身心活动陪伴孩子在学校内外健康快乐成长,有效消除对心理问题的污名化与偏见、管理社交媒体依赖和校园欺凌等问题,激励各方尤其孩子的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三是强化多方协同服务网络。鼓励城市地区单位和社会组织主动与农村地区政府、学校等合作,建立跨部门、跨机构,比如学校、跨医疗机构等的心理健康服务联盟,以及城乡衔接的绿色就医通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分层进修和针对性短期培训。定期组织心理义诊等活动,提高对未成年人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四是充分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等科技手段。帮助留守儿童家庭增加远程亲子互动的机会,开展重点关注儿童的远程动态心理状况监测与分析,以及在线会诊、培训等。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7/c14739-40204878.html

 

 

返回目录>>

 

四川:全省11万余人成立家庭医师团队近3万余个

2024-03-2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27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就精准对接老百姓健康服务需求方面,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徐斌介绍了近年来当地主抓的三件事:

一是注重防与治的结合,以全省欠发达县、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还有一些脱贫的县为重点,每年统筹选派5000余名专家人才开展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每年选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6000余名专科医生加入家庭医生团队,组织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临床医生,全省11万余人成立家庭医师团队近3万余个。临床医师、健康医师等四师协同,对辖区居民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健康服务。

二是注重优质便捷,在持续优化408家互联网医院服务的基础上,省上建成了互联网总医院,累计提供网络咨询752.8万人次,网络复诊578万人次,开具电子处方658.34万单。年底前,将全面建成省市县三级互联网总院和分院,实现互联网医院线上线下数据共享和业务无缝衔接,形成跨机构、跨区域互联互通格局。

三是注重“降本减负”。规范互认检验报告单模板、互认标识和质控标准,省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到1191家,2023年互认785.59万例次,同比增长16.86%,为患者节约费用6.3亿元。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7/c14739-40204872.html

 

 

返回目录>>

 

国家卫健委:让医疗志愿服务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

2024-03-2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27日电 (记者乔业琼)今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时代楷模""最美医生"层出不穷,已经有上千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以及各地的卫生健康先进典型,组成了卫生健康行业的群英谱。

“典型要选树好、宣传好,更好发挥作用。”米锋表示,2018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号召先进典型开展"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活动。去年2月,在凉山"三下乡"活动上成立了"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总队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队员为卫生健康先进典型代表。

“成立这个总队,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这一品牌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对地方和专业领域的指导联动,形成品牌矩阵,让医疗志愿服务能够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米锋说。

米锋表示,"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开展以来,先后成立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的小分队,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分队,有多名"最美医生"以及"中国好医生",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小分队。带动四川、河南、新疆、宁夏、广东等先后启动"万名医护下基层""健康中原行""边关万里行""健康山海情""健康岭南行"等志愿活动品牌,现在各省还有多支分队正在筹备中,今年将在全国重点推出这项工作。

以外,天津开展"好医生走基层送健康志愿服务队"、河北有"重走白求恩路"、山东有"健康科普专家走基层"、湖北有"健康科普达人基层行"等品牌活动,都结合当地实际,为群众送去健康知识和健康服务,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7/c14739-40204868.html

 

 

返回目录>>

 

国家卫生健康委: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2024-03-27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27日电 (陈子源)今天,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有关情况,并回答媒体提问。

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条件,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的培养和培训。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得到整体提高,人民群众在基层就医的获得感和感受度不断提升,在2023年全国基层医疗服务机构诊疗人次占比达到52%

米锋表示,2024年卫生健康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是创造性落实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以人员下沉为核心,全面推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积极落实好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的政策措施,分层有序做好县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支援工作,多措并举,激发上级医疗机构下沉优质资源的积极性,更好服务百姓健康。

米锋还表示,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时代楷模”“最美医生”层出不穷,已经有上千位“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以及各地的卫生健康先进典型组成了卫生健康行业的群英谱。

米锋指出,2018年以来,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号召先进典型开展“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的活动。在2023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在凉山“三下乡”活动上成立了“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志愿服务总队,总队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队员为卫生健康先进典型代表。成立总队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这一品牌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加强对地方和专业领域的指导联动,形成品牌矩阵,也让医疗志愿服务能够做到常下乡、常在乡、常惠乡。

“‘名医走基层 志愿服务行’开展以来,我们先后成立了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的小分队,心理健康教育的小分队等。”米锋说,全国各地的分队都结合了当地实际,为群众送去健康知识和健康服务,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7/c14739-40204863.html

 

 

返回目录>>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不做“糖妈妈”

2024-03-28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28日电 (记者乔业琼)对于孕妈妈来说,“糖筛”一词并不陌生,它是孕期必做的一项检查。如果“糖筛”不合格,就意味着可能得了妊娠期糖尿病。为什么明明怀孕前血糖是正常的,怀孕后就成了糖尿病患者?妊娠期糖尿病的危害是什么?应该如何预防?北京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提示。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孕妇在妊娠期间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代谢异常疾病。在妊娠第24-28周进行75克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空腹、口服葡萄糖后1小时、2小时的血糖阈值分别为5.110.08.5mmol/L,任何一个时间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后,孕妇身体会发生一些改变,如对葡萄糖的需求量增加、自身会产生抵抗胰岛素的物质(如胎盘生乳素、雌激素、孕酮、皮质醇和胎盘胰岛素酶等),这些因素均可能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另外,妊娠前超重或肥胖、高龄孕妇、巨大儿分娩史、多囊卵巢综合征者更容易患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会造成哪些危害?首先,对孕妇来说,血糖异常能导致妊娠期间出现如阴道炎、产褥感染等多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如果妊娠期糖尿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眼底出血等视网膜病变和酮症酸中毒。并且初次妊娠时若血糖控制得不好,再次妊娠时糖尿病的复发率可高达60%,且近半数人群会发展成2型糖尿病;其次,对胎儿来说,孕早期的高血糖存在胎儿致畸风险,增加流产、早产、死胎等不良后果的概率;此外,严重的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使胎儿宝宝生长发育受限、体重过低,或者导致巨大儿出现,进而使新生儿窘迫综合征、新生儿高胆固醇血症等发生率升高。

预防妊娠期糖尿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明确并控制总能量的摄入。通常情况下,孕妇在怀孕早期的热量需求与孕前类似;而到了怀孕的中晚期,则需要适当增加热量。

一般来说,妊娠早期不低于1600千卡/天,妊娠中晚期1800-2200千卡/天为宜。为避免孕妇血糖急剧升高,可通过少食多餐的方式来进食。早、中、晚三餐的能量应分别控制在每日摄入总能量的10%-15%30%30%,每次加餐的能量可以占5%-10%

摄入食物应多样化,保证各营养素的供能占比,适当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包括富含铁、叶酸、钙、维生素D、碘等的食物,如瘦肉、家禽、鱼、虾、奶制品、新鲜水果和蔬菜等。

二是妊娠前和妊娠期的规律运动可明显降低正常体重孕妇、尤其是超重和肥胖孕妇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无运动禁忌证的孕妇,1周中应至少有5天进行每天30分钟中等强度的运动,推荐如步行、快走、游泳、慢跑等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的抗阻力运动。运动中一旦出现阴道流血、有痛觉的宫缩、阴道流液、呼吸困难、头晕等情况时,应停止运动。运动期间,孕妇应该穿宽松的衣物,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在高温和高湿度环境中运动。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28/c14739-40205390.html

 

 

返回目录>>

 

脂肪性肝病防治有了健康管理服务包

2024-03-28    健康报

 

  今年318日是第24个“全国爱肝日”。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相关单位于近日开展了脂肪肝和肝纤维化的筛查及防治活动。

  活动中,专家们表示,脂肪肝的患病率在我国居高不下,且呈现出低龄化趋势。

  为了更好地防治脂肪肝,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脂肪肝专项防治基金专家委员会联合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慢病管理分会,共同制定了《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务包(简版)》。

  据悉,该管理服务包以物联网、大数据为基础,为临床医生提供标准化的诊疗规范,为广大患者搭建了线上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脂肪肝健康管理闭环。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陈宗涛表示,《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防治健康管理服务包(简版)》已于20233月在《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正式发表,并在全国各地推广与实施,有望助力解决当前我国脂肪肝防控的痛点和难点问题,全面提升我国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的防治水平。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328/494210.html

 

 

返回目录>>

 

我国药品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4-03-28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少杰)326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国家药品抽检年报(2023)》。抽检结果显示,当前我国药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可控,药品质量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2023年国家药品抽检共抽取制剂产品与中药饮片品种132个,包括化学药品74个、中成药43个、中药饮片9个、生物制品6个,其中国家基本药物品种48个;共抽检样品18762批次,包括生产环节4272批次、经营环节13248批次(其中,互联网环节207批次)、使用环节1242批次,涉及1114家药品生产企业、2528家药品经营企业和511家药品使用单位。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47个承检机构负责检验样品,共检出136批次不符合规定产品。所抽检的生物制品6个品种127批次、进口药品9个剂型309批次、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涉及的20个品种3435批次、网络抽检涉及的207批次样品经检验均符合规定,合格率均为100%

  对检出的136批次不符合规定产品,国家药监局组织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药品监管部门及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对涉事企业和单位依法进行查处,对个别企业存在违法违规生产、质量管理水平较低、药品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缺陷等问题,依风险等级不同分别采取了有因检查、风险提示、督促整改等相应的监管措施。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328/494213.html

 

 

返回目录>>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发布

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报告占比保持升高趋势

2024-03-28    健康报

 

  本报讯(记者 吴少杰)326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3年)》。《报告》显示,2023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241.9万份。其中,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83.3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34.5%;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37.8万份,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5.6%

  《报告》指出,2023年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情况与2022年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从不良反应涉及患者年龄看,儿童占比出现小幅上升,但总体安全性依然良好;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比仍然保持升高趋势,提示临床应持续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安全用药管理。从化学药品类别上看,抗感染药报告数量仍居于首位,其占比在连续多年下降后首次出现上升情况,考虑与2023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高发有关。

  按照给药途径统计,2023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注射给药占56.3%,口服给药占34.4%,其他给药途径占9.3%。在报告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中,累及器官系统排名前3位的依次为胃肠系统疾病、皮肤及皮下组织类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

  《报告》显示,2023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的化学药品中,例次数排名前5位的依次为抗感染药、肿瘤用药、心血管系统用药、镇痛药、电解质/酸碱平衡及营养药。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涉及化学药品中,报告数量最多的为肿瘤用药,占32.8%;其次是抗感染药,占30.7%。报告涉及的生物制品中,细胞因子占68.2%,抗生素及免疫血清占9.0%,血液制品占4.0%,诊断用生物制品占0.3%。报告涉及的中药中,例次数排名前5位的类别分别是理血剂中的活血化瘀药(20.3%)、清热剂中的清热解毒药(13.0%)、祛湿剂中的清热除湿药(7.0%)、祛湿剂中的祛风胜湿药(4.3%)、补益剂中的益气养阴药(3.9%)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328/494216.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