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402

发布时间:

2024/04/02

浏览次数:

2242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4-02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哈欠连天?缓解春困,请试试这些方法

高层动向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伤害预防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京顺利召开

中国疾控中心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

疾控动态

余杭区疾控中心等一行赴我中心微生物所调研实验室智能化系统建设工作

福建省疾控中心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分析会

科研动向

研究发现,小龙虾可以从环境中吸收锂元素,这3个部位含量最高

打破“脆皮”魔咒,给你一个对自己好点的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较高的饮食质量,与较少腰围增加、较低的脂肪以及较好的肌肉质量有关

《神经病学》:喝咖啡预防帕金森病,有谱了!

JAMA子刊:人类的大脑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这对阿尔茨海默病来说是个好现象

舆情信息

49129重伤,美国强生子公司召回介入式人工心脏泵!过去一年已有4次召回

每天久坐的人,他们身体器官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减肥中的你,为何晚上比早晨重三斤?是减重失败了吗?

英国医院爆丑闻:数百冻卵无法存活,上百女性顾客失去当妈妈机会

印度专家发现女性需要更多睡眠,称女性睡眠不足会增加患病风险

韩医政矛盾已持续月余僵局难破

血液生态研究可解析系统性疾病

我学者首次提出骨盆血友病假瘤分型及手术策略

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实现输卵管内靶向递药

全国首个综合性卫生健康便民电子地图发布

新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成功

小小电子药盒可提升结核病治疗成功率

热点追踪

哈欠连天?缓解春困,请试试这些方法

2024-04-01    网易健康

 

眼下正值春天,不少人表示自己最近经常犯困,哈欠连天。春天为什么更容易嗜睡?如何缓解?无锡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提示。

春困是一种常见的季节性生理现象。主要原因可以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来理解。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春季是肝气主导的季节,肝气旺盛,肝胜脾(木克土),导致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春季雨水增多,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皮肤出现湿疹皮疹,甚至出现肠胃炎。脾虚湿困是“春困”的主要原因。

从西医的角度来看:春天气候回暖,人体生理机能随季节变化和气温高低的转换而进行相应调节,这是一种短暂的生理现象。春季气温逐渐升高,人体皮肤的毛细血管随之舒张,使流入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加之人体新陈代谢旺盛,耗氧量增大,大脑的供氧量相对来说就显得不足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刺激信息减弱,加之逐渐昼长夜短,就容易出现昏沉欲睡的春困现象。

此外,春困也可能与个人的作息习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有关。例如,晚上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差,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春困现象。

如何缓解春困?无锡疾控建议,在春困期间,通过合理搭配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均衡的营养摄入,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和精神状态。同时,要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确保每晚获得7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定期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瑜伽或太极,促进血液循环,提高精神状态;保持身体水分平衡,特别是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如果可能,中午小睡1520分钟。

此外,感觉困倦时,可以走出室外,仰望蓝天白云,绿树芳草,或者嗅嗅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等,或者听一些振奋人心的音乐等,提神醒脑。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IUM9BAHG00388045.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伤害预防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在京顺利召开

2024-04-01    中国疾控中心

 

  2024324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委员会伤害预防控制标准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伤害防控标委会)在京召开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中国疾控中心纪委书记梅扬、国家疾控局规财法规司法规处处长谷京宇、国家疾控局卫生免疫司免疫处副处长熊妍、中国疾控中心标准处处长雷苏文出席会议。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主任吴静主持会议。

  梅扬书记在讲话时提出要树立“小专业、大作为”的信心,为疾病预防控制标准化发展贡献力量,标准制订要围绕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开展,标准化工作要有国际视野等三方面要求。熊妍副处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快速发展,伤害防控标委会的成立具有重要意义,伤害预防控制相关标准的制定与管理应与国家政策紧密结合,进一步推动全国伤害防控工作高质量发展。吴静主任代表伤害防控标委会秘书处挂靠单位对国家疾控局的信任与支持表示感谢,要求秘书处严格落实疾控标准管理要求,确保标委会工作高质量开展。

  在专题报告环节,谷京宇处长宣贯了疾病预防控制标准管理的相关要求和重点工作。雷苏文处长围绕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化的顶层设计和选题做了专题报告,对伤害防控标委会近期工作提出了具体建议。伤害防控标委会主任委员段蕾蕾简要回顾了伤害标委会的成立历程,并就伤害防控标准体系构建、伤害防控标委会近期重点工作进行了介绍。

会上,伤害防控标委会委员围绕伤害防控标准体系构建、伤害防控标委会发展建设进行了热烈积极地交流讨论。国家疾控局、中国疾控中心相关工作负责同志,伤害防控标委会委员,伤害防控标委会挂靠单位代表约50人参加本次会议。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4/t20240401_275303.html

 

 

返回目录>>

 

 

中国疾控中心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

2024-04-02    中国疾控中心

 

  319日下午,中国疾控中心党委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按照国家疾控局党组的部署要求,结合中心工作实际,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有关工作。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副主任卢江作总结讲话;国家疾控局副局长,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沈洪兵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两会期间重要讲话和2024年全国两会精神;中心全国政协委员代表和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作交流发言;中国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周宇辉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的全国两会,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重大理念、重大论断、重大部署,具有极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为我们正在推进的疾控体系改革、高质量推动疾控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多群体、多层次的民生需求,提出了很多民生方面的政策举措,部署了“提高医疗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等重点工作,为疾控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会议强调,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疾控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结合起来,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上来。

  会议要求,要深刻理解把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的丰富内涵,坚持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对标对表党中央、国务院部署的疾控体系改革和疾控事业高质量发展任务,切实抓好贯彻落实,真抓实干,破解难题,以钉钉子精神加快推进中心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地。要扎实推进各类传染病监测预警与疫情防控,持续高效组织各类应急处置与卫生保障技术支持,积极推进慢性病防控工作,不断加强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强化公共卫生管理措施,健全完善新时期疾病预防控制制度机制,切实织密防护网、筑牢隔离墙。要稳步推进中心二期工程建设,科学用好专业技术高级岗位比例,推动高层次人才绩效工资单列政策落地,全面加强中心干部队伍建设,保障中心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会议强调,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清廉自守,持续纠“四风”树新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持续开展大兴调查研究,推动在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中打开工作新局面。要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奋进新征程,进一步开阔思路、凝聚共识、务实笃行,为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福祉、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疾控力量。

中心领导班子成员、中心全国政协委员、中心直属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和总部处级干部参加会议。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4/t20240402_275341.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余杭区疾控中心等一行赴我中心微生物所调研实验室智能化系统建设工作

2024-04-02    浙江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

 

 329日下午,杭州市余杭区卫生健康局王海英副局长、余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德华主任、郑双来副主任、孙亚萍副科长一行4人来我中心微生物所考察调研实验室智能化系统建设工作。中心领导张严峻副主任、微生物所吴蓓蓓所长、陈寅副所长、理化毒理所汤鋆副所长、健康科占利科长参加座谈交流。

会上,张严峻副主任向余杭区疾控中心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吴蓓蓓所长就部所业务、科研工作和实验室智能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做了详细介绍,我省信息化平台技术开发人员介绍了浙江省公共卫生微生物网络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使用方法,重点就实验室人员管培系统、物联平台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质量控制系统、环境监管系统、大数据中心、样本与菌(毒)种送检平台及数智管理系统等八个子系统进行了详尽地讲解,并现场演示了各子系统的操作,对实际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在实验室参观交流时,双方就实验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等实际问题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余杭区疾控中心表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和我中心在实验室智能化系统领域建设的业务联系,不断提升自身微生物网络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建设,共建微生物网络实验室智能化。

通过此次交流,促进了我中心与余杭区疾控中心在实验室智能化建设工作领域友好交往,也积极推动了我省微生物网络实验室智能化工作步伐。

摘引网址:https://www.cdc.zj.cn/ywpd/wswjy/ywdt/202404/t20240402_17281.

 

 

返回目录>>

 

 

福建省疾控中心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分析会

2024-04-01    福建省疾控中心

 

 329日下午,福建省疾控中心召开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分析会。会议传达学习省卫健委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分析会暨与驻委纪检监察组全面会商会精神,总结通报中心2023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情况及监督执纪发现问题,安排部署2024年全面从严治党及纪检工作。会议由党委书记翁铖主持。驻省卫健委纪检监察组副组长杨剑声莅会指导。中心领导、党支部书记、处(所)长、支部纪检委员和纪检办工作人员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2023年以来,中心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省卫健委党组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全面从严治党引领保障作用,不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持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业务工作高质量发展。

会议强调,2024年中心党委要坚持问题导向,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一要持续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落实机制,层层压实党委和部门责任,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落地落实落细。二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不断丰富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方式,发挥组织吸引力和号召力,引导非党群众向党组织靠拢。三要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对网络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强化正面宣传,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置机制,切实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四要严肃监督执纪,强化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按要求开展违规吃喝专项整治与医药领域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集中整治工作,防范违规招投标等廉政风险,一体推进“三不腐”。五要认真落实巡视整改,把“当下改”与“长久立”结合起来,对题作答,举一反三,标本兼治,推动建章立制,切实做到以巡促改、以巡促建、以巡促治。

摘引网址:http://www.fjcdc.com.cn/show?ctlgid=548424&Id=22517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研究发现,小龙虾可以从环境中吸收锂元素,这3个部位含量最高

2024-04-02    医诺维

 

结果表明,小龙虾可以将环境中的锂离子转移到食物链中,锂含量最高的3个部位依次是胃肠道、鳃、肝胰腺,虾尾中也含有少量的锂。此外,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小龙虾的锂吸收也会增加。

近日,美国密西西比学院的研究人员在《2024美国化学会(ACS)春季会议》上公布了两项最新研究结果,一项题为" Absorption of lithium in the various organs of crayfish in a laboratory environment ",另一项题为" Temperature effects on adsorption of a new pollutant in crayfish "

研究显示,小龙虾可以吸收大量溶解在水中的锂,从而积累在小龙虾体内,胃肠道中(虾线)的锂含量最多,其次是鳃、肝胰腺(虾黄),最后是尾部。此外,在温暖的环境中,比如夏季,小龙虾体内的锂含量可能最多。

小龙虾的“虾黄”其实是肝胰脏,它是小龙虾的消化器官,其功能跟动物的肝脏类似。除了肝胰脏,小龙虾的鳃、胃等大多数内脏也在头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购买了用于研究的小龙虾,在五只小龙虾的食物中添加了锂,同时给另外五只小龙虾添加了不含锂的食物。在为期1周后,分析了小龙虾四个器官中的锂含量,包括肝胰脏、鳃、胃肠道、尾部肌肉。

研究发现,胃肠道中(虾线)的锂含量最多,其次是鳃、肝胰腺(虾黄),最后是尾部肌肉。

进一步分析发现,在研究人员喂给小龙虾的锂中,有27.5%从小龙虾胃肠道进入其他组织中。

众所周知,食物链上游的动物如果食用受污染的猎物,就会积累更高水平的有毒物质,因此锂元素可能会累积在小龙虾的捕食者身上,比如人类。

研究人员表示,小龙虾胃肠道中的锂含量最多,是因为在消化过程中,添加了锂的食物会留在那里。同时,在锂排出体外的过程中,会经过鳃和肝胰腺。而人们主要吃虾尾,尾巴似乎也会吸收锂,但不像其他三个部位那样容易。

此外,研究人员还分析了温度对小龙虾锂吸收的影响。研究人员将小龙虾分别放置于1032.2摄氏度的水箱中,并向水中添加了浓度一致的锂。

五天后,分析发现,与10摄氏度相比,32.2摄氏度水中的小龙虾,尾部肌肉的锂含量更多。这意味着,在温暖的环境中,比如夏季,小龙虾体内的锂含量可能最多。

不仅如此,在温暖的水中,小龙虾的重量也会减轻。然而,目前研究人员还不清楚小龙虾的体重减轻是否与积累的锂有关。

研究人员表示,作为水生生物,小龙虾会吸收大量溶解在水中的锂,将锂离子转移到食物链中。随着夏季的到来,捕捉和食用小龙虾将全面展开,研究结果凸显了锂污染对公共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是在实验室中完成,测试了小龙虾的锂吸收,以及各个器官的锂含量。至于人工养殖或野生的小龙虾是否含有锂,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去证实。

总之,结果表明,小龙虾可以将环境中的锂离子转移到食物链中,锂含量最高的3个部位依次是胃肠道、鳃、肝胰腺,虾尾中也含有少量的锂。此外,随着环境温度的增加,小龙虾的锂吸收也会增加。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b79881991407.html

 

 

返回目录>>

 

 

打破“脆皮”魔咒,给你一个对自己好点的科学依据!

研究表明:较高的饮食质量,与较少腰围增加、较低的脂肪以及较好的肌肉质量有关

2024-04-01    生物谷原创

 

与其将“吃好”仅仅理解为口腹之欲的满足,不如将其视为一种投资,用优质的营养滋养身体,驱散“脆皮”阴霾,重拾青春活力!

前不久,“脆皮大学生”一词在网络上引发热议。这一略带戏谑的标签,形象地描绘了年轻人脆弱的身体状况,仿佛轻轻一碰便可能“碎裂”。他们因各种奇奇怪怪的原因频频出入医院,喜提外号“脆皮大学生“。

随着“脆皮“一词的流行,越来越多的人感同身受,脆皮打工人、脆皮科研狗、脆皮程序猿等。许多年轻人纷纷发出感慨:每天都睡不醒没精神、关节哈嘣脆、体检报告结节多,甚至体力还不如家里的长辈。这些是巧合还是事出有因呢?

答案并非偶然。青年冠状动脉风险发展(CARDIA)的研究结果显示,从青年时期起,我们的心血管健康状况会就会逐渐变差,让年轻人越来越 “脆皮”。而肥胖、不健康的饮食和作息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那要怎么预防呢?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运动,运动自然是对健康有诸多益处,但是耐不住有很多小伙伴或是“迈不开腿”,或是坚持不下来。

这不,懒人福音来了!Lyn M. Steffen等人在Journal of Cachexia发表的题为“Diet quality is associated with adipose tissue and muscle mass: the Coronary Artery Risk Development in Young Adults (CARDIA) study”的研究,其结果表明,较高的饮食质量与较少的体重增加、腰围增加、较低的 内脏脂肪组织( VAT )、皮下脂肪组织( SAT )和骨骼肌内脂肪(肌间脂肪组织; IMAT)以及较好的肌肉质量有关。

如此看来富养自己——吃得好,也是一种提高身体健康的好办法!

这项CARDIA研究始于1985-1986年,选取了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田地中心的5115名年龄介于18-30岁的参与者,旨在探究高质量饮食(以HEI2015为评价标准)与人体成分指标间的联系。HEI2015是衡量食物组合是否符合美国最新饮食指南(DGA)的权威工具,分数越高代表饮食质量越好。

以往我们虽然知道膳食摄入与体重、身高、腰围、骨骼肌质量间存在关联,但具体的量化关系一直模糊不清。

此研究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精准测量了肌肉质量、肌肉密度及局部脂肪组织体积,同时还考察了HEI2015评分与25岁时各项身体成分指标,例如体重、BMI、腰围变化,以及肌肉质量、内脏脂肪组织(VAT)、皮下脂肪组织(SAT)、骨骼肌内脂肪(IMAT)的关联。研究者通过20年间三次(0年、7年、20年)的饮食史记录,详尽分析了饮食与人口学特征、能量摄入、生活方式及基线人体测量数据的相互作用。

研究结果显示,HEI2015最高五分位与最低五分位相比,多不饱和脂肪酸、n-3脂肪酸、蛋白质和纤维的摄入量较高,而能量、饱和脂肪酸和添加糖的摄入量较低。

这意味着,饮食质量与身体成分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联:更高的饮食质量对应着更少的体重和腰围增长、更低的内脏脂肪(VAT)、皮下脂肪(SAT)及骨骼肌内脂肪(IMAT),以及更好的肌肉质量。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关联并不涉及肌肉体积,而是指向了肌肉的密度与脂肪含量。

在基线数据中,HEI2015得分高的参与者更可能是女性、白人、高学历且运动频率更高。进一步细分,HEI2015评分高的男性和女性拥有更致密的骨骼肌(即肌肉内含脂量较低),尽管在不同评分等级间,瘦肌肉总量并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无论评分高低,参与者总体上蛋白质摄入充足,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坚果和鱼类,不仅有助于维持肌肉质量,还因其产热效应有助于减少脂肪堆积。n-3脂肪酸更是参与肌肉合成过程,对肌肉质量提升贡献良多。

图片CARDIA成年人中,人体测量和CT测量的肌肉质量和脂肪组织在HEI2015的平均饮食质量评分分层,n = 3017

综上所述,该研究揭示了HEI2015评分较高的中年人体重增长更少、腰围增加有限、VATSATIMAT体积较小且肌肉质量更优。这意味着,从年轻时期开始提升饮食质量,直至中年,是一种科学有效的策略,有助于优化身体组成,让身体远离“脆皮”,迈向真正的健康。

因此,与其将“吃好”仅仅理解为口腹之欲的满足,不如将其视为一种投资,用优质的营养滋养身体,驱散“脆皮”阴霾,重拾青春活力!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5dc081990456.html

 

 

返回目录>>

 

 

《神经病学》:喝咖啡预防帕金森病,有谱了!

 2024-04-01    奇点糕

 

饮用含咖啡因的咖啡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呈反向关系;而且咖啡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咖啡因及其代谢产物暴露有关,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最多的一组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降低了近40%

喝咖啡好处多,降低帕金森病风险就是其中一个。

一直以来,有大量的观察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喝咖啡与帕金森病风险降低有关。

还有研究发现,咖啡的这种保护作用似乎与其中所含的咖啡因有关,而且含咖啡因的茶和巧克力等,也有类似的保护作用。

不过,患者确诊帕金森病之前血液中咖啡因及代谢产物的水平,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目前还没有相关的前瞻性研究。因此,说含咖啡因的咖啡有预防帕金森病的作用,总感觉还差点儿证据。

近日,由荷兰乌得勒支大学Roel Vermeulen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Neurology上发表一项重要研究成果[1],终于填补了这一空白。

他们分析了超18万人的13年随访数据,发现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最多的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降低了37%;而且诊断前血浆中咖啡因及其代谢产物副黄嘌呤和茶碱的水平与帕金森病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

这一发现有力地证明,咖啡对帕金森病的神经保护作用可归因于咖啡因及其代谢物。

众所周知,帕金森病是最常见的运动性神经退行性疾病,迄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因此,寻找降低帕金森病的保护因子,开发帕金森病的一级预防方案,对于减轻全球帕金森病负担至关重要。

正如前文所言,饮用含咖啡因的咖啡与帕金森病发病风险降低有关,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则没有这种保护效果。这些研究均暗示,咖啡的保护作用与咖啡因及其代谢产物有关。

有意思的是,已经有一些探索性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帕金森病患者血液中咖啡因及其主要代谢物(如副黄嘌呤和茶碱)的浓度降低。遗憾的是,咖啡因及其代谢产物不能延缓帕金森病的进展。这也提示,它们可能只有预防作用。

为了进一步证实咖啡因及其代谢产物的保护作用,Vermeulen团队分析了欧洲癌症与营养前瞻性调查研究队列(EPIC)的数据,前瞻性地调查咖啡因与未来帕金森病风险之间的关系。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他们这项研究共纳入了EPIC队列的184024名参与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3.1年。经年龄调整后,65岁及以上男性和女性的帕金森病发病率分别为每10万人年134例和77例。所有患者从入组到确诊帕金森病的中位时间为8.3年。

在分析数据之后,他们观察到咖啡摄入量与帕金森病之间存在反向暴露-反应关系(p=0.003),摄入量最高的四分位数人群与不喝咖啡的人群相比,患帕金森病风险下降37%。在亚组分析中,女性获益似乎更大,喝无咖啡因的咖啡无效。

值得注意的是,在将研究患者圈定在随访8年后才确诊的281例帕金森病患者之后,Vermeulen团队发现咖啡摄入量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的人患帕金森病风险下降了46%

在研究的最后,他们分析了参与者血浆中咖啡因及其代谢产物的水平,以及它们与帕金森病之间的关系。

具体来说,咖啡因及其代谢物副黄嘌呤和茶碱与帕金森病风险呈负相关,这三种物质的水平每增加一个SD,对应的OR值分别为0.800.820.78,而且这种相关性会随着诊断前时间的增加而略有加强。

总的来说,Vermeulen团队的这项研究证明,饮用含咖啡因的咖啡与患帕金森病的风险呈反向关系;而且咖啡的神经保护作用与咖啡因及其代谢产物暴露有关,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最多的一组人患帕金森病的风险降低了近40%

由于这项研究采用的血液样本是在帕金森病确诊之前采集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反向因果关系的可能性,有力地证明了含咖啡因咖啡的保护作用。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99ec81980917.html

 

 

返回目录>>

 

 

JAMA子刊:人类的大脑正在变得越来越大,这对阿尔茨海默病来说是个好现象

2024-04-01    生物世界

 

这项在人类中进行的持续数十年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体积、白质、海马体及大脑表面积都在持续且显著增加,即使在调整身高差异后,大脑体积的差异也仍然显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研究人员 JAMA 子刊 JAMA Neurology 上发表了题为:Trends in Intracranial and Cerebral Volumes of Framingham Heart Study Participants Born 1930 to 1970 的研究论文。

这项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正在变得越来越大,与1930年代出生的人相比,1970年代出生的人的脑容量增加了6.6%,脑表面积增加了近15%。研究团队推测,大脑尺寸的增加可能导致大脑储备的增加,从而可能降低年龄相关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总体风险。

该研究的领导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 Charles DeCarli 教授表示,出生的时代似乎会影响大脑的大小和潜在的长期大脑健康,遗传在决定大脑大小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这项研究结果表明,外部影响(包括健康、社会、文化和教育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使用了弗雷明汉心脏研究项目(Framingham Heart StudyFHS)参与者的脑部磁共振成像(MRI)的数据。FHS研究于1948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弗雷明汉启动,旨在分析心血管和其他疾病的模式。该研究的原始队列包括520930-62岁的男性和女性。该研究至今仍在继续,现在包括了第二代和第三代参与者。

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是在1999年至2019年期间进行的,检查对象是出生于1930年代至1970年代的FHS项目参与者。这项大脑研究包括3226名参与者(53%女性,47%男性),在进行MRI检查时的平均年龄约为57岁。

研究团队比较了这些人的MRI检查结果。结果发现,在几个脑部结构中出现了逐渐且持续的增长。研究团队观察到大脑容量(颅内体积)每十年都有稳定的增长。对于出生于1930年代的参与者,他们的大脑容量平均体积为1234毫升,而对于出生于1970年代的参与者,体积为1321毫升,增加了约6.6%。而对大脑表面积(皮质表面积)的测量显示,每十年的增幅更大,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参与者的平均表面积为2222平方厘米,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参与者的平均表面积为1933平方厘米,增加了约15%。此外,与出生于20世纪30年代的参与者相比,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参与者的其他大脑结构,例如白质和海马体的体积,体积分别增加了7.7%5.7%

以美国为例,根据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数据,目前约有700万美国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预计到2040年这一数字将上升至1120万。随着美国人口的老龄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数量在上升,但老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患病人口的百分比)却在下降。之前研究也显示,自1970年代以来,美国的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率每十年下降20%

研究团队表示,大脑健康和大小的改善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发病率下降的原因之一。在这项研究中观察到的更大的大脑结构可能反映了大脑发育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而更大的大脑结构代表着更大的大脑储备,并可能缓冲老年性脑部疾病,例如阿尔茨海默病和相关痴呆症的影响。

总的来说,这项在人类中进行的持续数十年的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体积、白质、海马体及大脑表面积都在持续且显著增加,即使在调整身高差异后,大脑体积的差异也仍然显著。增加的大脑体积意味着大脑发育和潜在的更大的大脑储备,这可以解释阿尔茨海默病等痴呆症发病率下降的原因。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82581810ef3.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49129重伤,美国强生子公司召回介入式人工心脏泵!过去一年已有4次召回

2024-03-31    网易健康

 

当地时间330日,据媒体报道,因存在安全风险,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一款心脏泵发出I级召回,即最高级别警报。美国已召回超过66000台设备。

据悉,心脏泵能够在医疗过程中或严重心脏病发作后对心室中的血液泵送提供短期支持。FDA表示,这款心脏泵的泵导管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刺穿心脏左心室壁,并导致严重的不良后果,包括左心室穿孔、游离壁破裂、高血压、供血不足以及死亡。目前相关事件已导致49人死亡、129人重伤。

这款Impella心脏泵由美国阿比奥梅德(Abiomed)生产,并从20211010日至20231010日期间投入使用。

全球召回6个型号9万件

中国大陆未受影响

红星新闻记者查阅数据库条目信息,发现本次全球范围内召回的Impella心脏泵共涉及6个型号,具体包括Impella 2.5Impella 5.0Impella LD、带SmartAssist功能的Impella 5.5Impella CP以及带SmartAssist功能的Impella CP

被誉为“世界上最小的人工心脏”的Impella ECP(直径仅有3mm)不在召回的型号中。

本次召回的产品发行范围广泛,涉及美国以及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法国、印度、墨西哥等多个国家,还包括中国台湾地区。具体而言,美国境内共有66390件产品被召回,而超过2.6万件产品则在美国境外被召回。根据提供的信息显示,相关产品未在中国大陆发行。

去年有3I级召回

今年这次规模最大

Impella心脏泵原本设计用于在高风险手术期间或严重心脏病发作后,为患者心脏提供临时支持。然而,FDA指出,如果使用不当,该设备的导管可能会刺穿心脏,导致一系列严重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血流不足甚至死亡。

回顾过去一年,Impella心脏泵已历经四次I级召回,这一级别在美国医疗器械领域被视为最高警示,意味着使用该设备可能带来严重风险,甚至威胁生命。

20234月,因泄漏清洗液,该公司对带有SmartAssist功能的Impella 5.5心脏泵进行了部分召回。

20236月,在凝血高于预期的情况下,Abiomed也对Impella RP Flex心脏泵进行了召回。同月,Abiomed警告Impella心脏泵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TAVR)支架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问题,FDA收到了四起与此相关的死亡报告。

FDA在随后的检查中发现,Abiomed在收到关于Impella 5.5心脏泵的投诉率“高得令人无法接受”后,仍延迟发布召回通知,对此发出警告信。信中还提及,该公司使用了未经FDA授权的软件。

20237月,Abiomed针对Impella心脏泵发起了一次I级召回,原因是这些设备与TAVR瓣膜的支架可能存在相互干涉,导致器械损伤。尽管召回级别严重,但Abiomed并未实际回收产品,而是通过“发布召回”举措来提醒医疗人员注意潜在风险,并强调产品无需回收或替换。

2024年,Abiomed近期发起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召回,全球范围内回收6个型号的Impella心脏泵。主要措施为更换使用说明书,新增关于心室穿孔风险的5条警告。

166亿美元收购“人工心”

强生回应:已更新使用说明

强生公司针对近期备受关注的Impella心脏泵召回事件发表声明,澄清召回并不意味着产品下架。据第一财经报道,强生发言人表示,Impella人工心脏仍在市场上供患者使用。该公司还表示,已经更新了Impella系统的使用说明,以进一步解决左心室穿孔这一罕见并发症的潜在风险。

Impella是目前唯一一款获得美国FDA批准的上市产品,也是介入式人工心脏最早商业化的产品。截至202311月,全球已有超过30万患者接受了Impella系列产品治疗。

Abiomed作为Impella的生产商,曾凭借这一王牌产品实现了股价的飙升。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从20093月至20186月,Abiomed股价在不到10年内涨了逾79倍,超越流媒体巨头奈飞,成为标普500指数成分股中的“最强牛股”。2022年财年,Abiomed营收已超过10亿美元,其中Impella贡献超过95%的营收,达到9.85亿美元。

202211月,强生公司以16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元)收购了Abiomed,旨在促进其医疗设备部门的增长。这一收购不仅是强生自宣布剥离消费健康业务后的首笔重大交易,更创下其历史上的收购规模之最。被强生收购后,Abiomed摘牌退市,退市前市值达171.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40亿元)。然而,就在收购完成后不久,Abiomed却因Impella心脏泵的召回事件而陷入风波。

据第一财经报道,人工心脏开发公司生命盾医疗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Tim Kaufmann表示,“Impella召回并不是行业首个案例,它进一步表明我们作为医疗设备开发商必须极度细致。”但他不认为召回事件会阻碍人工心脏领域的研发创新进程。“我们在这一领域恰恰需要更多的竞争,并且我们所有人都必须始终记住以最谨慎的态度工作,以解决可能出现的任何问题。”

另一位医疗器械领域资深人士表示,美国FDA在批准创新医疗器械方面一直走在前列,鼓励创新器械的上市,但产品上市后会进行非常严格的不良事件的监测,一旦发现错误会及时召回纠错。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KDJOS8051492T3.html

 

 

返回目录>>

 

 

每天久坐的人,他们身体器官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2024-03-31    网易健康

 

长期久坐,人们往往会感到腰背不适,身体也会觉得疲累。值得注意的是,久坐时,体内的器官也在经历微妙的变化。

久坐的人,器官在慢慢发生变化

1.心脏:在慢慢变“大”

20234月发表在《斯堪的纳维亚运动医学与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经常久坐不动会让心脏“更重些”。

这项研究中,青少年平均每日久坐近8小时,每天约进行49分钟的中强度运动。虽然久坐与中高强度运动都与更大的左心室质量相关,但是久坐会让心脏变得“更重些”,而且与青少年胖瘦无关。对于成年人来说,心脏质量每增加5g/m 2.7,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的风险就会增加7%~20%。 ①②

北京地坛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张强2017年在健康时报刊文就曾表示,久坐少动者,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心肌收缩乏力,久而久之,动脉硬化、冠心病等都会伴随而来。 ③

2.大脑:会供血不足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主治医师郭晓辰2018年在健康时报刊文表示,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则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伤神损脑,产生精神压抑,表现为体倦神疲、精神萎靡、哈欠连天。 ④

3.肝脏:更易长脂肪

久坐患脂肪肝风险会上升。2021年《临床胃肠病学和肝病学》刊发的一项5000多人研究显示,日常久坐时长超过8小时,与患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上升44%有关。 ⑤

河南中医药大学一附院脾胃肝胆病科五区主任医师刘晓彦2021年在该院订阅号刊文介绍,一是,久坐造成热量过剩;二是,久坐导致腹型肥胖,诱发或加重脂肪肝;三是,久坐易致疲乏。长时间坐位,周身气血运行缓慢,则易导致肌肉缺乏营养,造成肌肉量(尤其是四肢肌肉)减少或松弛无力。也许总的体重没有大的变化,但胳膊腿儿细了,腰粗了,肚子大了,脂肪肝也就出来了。疲乏感让人更不愿运动,更容易久坐,形成恶性循环。 ⑥

4.双肺:呼吸会变浅短

现代人由于久坐,缺少运动,许多人呼吸又浅又短,仅用胸式呼吸。这种呼吸方式每次换气量非常小,在正常呼吸频率下通气不足,会使体内的二氧化碳累积,导致脑部缺氧,出现头晕、乏力的症状。

此外,如果总是含胸驼背的坐着,会不断挤压胸腔,肺部氧气容载量受到限制,胸闷气短、呼吸急促等症状接踵而来。

5.肠道:蠕动在变慢

久坐易引起肠胃蠕动减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减少,出现食欲不振等症状,加重人的腹胀、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症状。

总之,长时间久坐给器官带来的改变,虽然不是疾病,但也会让身体不适,久而久之也会增加疾病风险。《柳叶刀》子刊汇总分析了43项关于久坐研究的数据发现,每天久坐时间超过6小时,与12种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风险升高有关。 ⑩

减少久坐危害的3个方法

1.见缝插针地运动

可以用手机设置个闹钟,或者使用计时器,每半小时起身走动一下,倒水喝或是上厕所,路上可以边走边进行颈椎活动或者上肢运动,放松肌肉。

此外,坐着的时候还可以:

1)抖抖腿、踮踮脚:抖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增加身体能量消耗。

2)伸懒腰、拉个伸:拉伸有助于缓解颈肩部、腰背部和小腿等部位的肌肉疲劳、紧张和血流不畅 ⑪ 。平时可以伸伸腰、坐姿转头转体、抬腿勾脚等,但动作不能过猛、过快,同时最好辅以深呼吸。

比如,如果总是伏案工作,就可以慢慢地伸伸腰;如果总习惯把头歪向左边,就可以多往右边转转头;习惯长时间低头工作,可以慢慢往后仰仰头。

2.22分钟中高强度运动

对于身体素质尚可、平时有运动习惯的人群,可以热身后试试中高强度运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与8小时相比,每天久坐超12小时的人,只要每天“中高强度运动”的时间≥22分钟,就可以抵消增加的死亡风险。 ⑬

中等强度运动:心率一般在100140/分,活动时能感觉到出汗,呼吸比较急促,略感吃力。例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网球双打等。

高强度运动:心率大于140/分钟,此时大汗淋漓、心跳剧烈、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感觉。例如:快速跑、高速骑行、快速高抬腿、深蹲开合跳、HIIT(高强度间歇训练)、快节奏的健身操、快速爬山、登楼梯、网球单打等。 ⑭

3.每天坚持走一走

平时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进行快走、慢跑、羽毛球、游泳等运动,改善因久坐造成的健康隐患。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周应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或两种强度有氧运动的等效组合。

2024年刊发在《英国运动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不论每日久坐多久,每天走路超过2200步就可降低死亡和心血管疾病风险,风险降低幅度最大的是每天约1万 步。 ⑮⑯ 平时上下班路上就可以用走路或骑车代替开车坐车,或者多走一站路等。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KMCHF2052583KJ.html

 

 

返回目录>>

 

 

减肥中的你,为何晚上比早晨重三斤?是减重失败了吗?

2024-04-01    网易健康

 

先回答题目所问。答案是:不一定!

可能是春天来了的原因,我的朋友圈又掀起了一股减肥小高潮。吃草的、吃肉的、狂练的、啥都不吃靠仙气儿维持的……一年一度的众生减肥短剧大赛,还蛮好看蛮有趣的。

于是,经常看见晚上有人在朋友圈里哀嚎:明明吃了一天的草和可怜巴巴的几口鸡胸肉,晚上一称体重:比早晨还重!天理何在啊!

今天这篇,就是写给这些“明明在努力,却未被苍天眷顾”的小伙伴们看的。当然,即便你没有加入减肥队伍,也是可以了解一下的。技多不压身,万一哪天你或你身边的亲友用得上呢?

在这个卷出天际、人人焦虑的年代,帮别人减少哪怕一根头发丝那么细的焦虑,也能胜造七级浮屠的哦~

其实,回答和解决上面那个问题的核心方法,就一条:不要在同一天内的早晨和晚上都测体重。也不要天天早晨称体重,除了制造焦虑,再无更多的帮助。

因为,这类操作,并不能反映体重的真实变化情况。你我一天内的体重数值,上下波动个2-3kg是非常正常的。而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不是你的肌肉和脂肪,而是:

水分!

千万别以为晚上重了3斤就是涨了3斤肌肉或者3斤脂肪,想得美!不论肌肉还是脂肪,都没这么大工作效率,就像你在一天内完不成仨月的工作量~

而水分,占人体体重的70%左右。所以,体重秤上的数字,绝大多数靠它撑门面。

当然,除了水分的贡献,还有你吃进肚的食物和没有被及时排泄掉的便便。这就是为什么喊你早晨起床排空大小便、未进食状态下,穿最轻薄衣物称体重的原因——基本是一天内的体重最低值,也是相对最准确的体重数值。

什么原因导致一天长3

食物的重量,肯定是不能忽视的。但,食物的重量不等于能量。吃吃喝喝进肚的一切,是否储存在我们的肌肉或脂肪组织内,一方面跟营养素自身的代谢程度相关,另一方面取决于你今天的各种生理活动消耗了多少热量。就算坐着不动,一天内说了一万句话跟只说了一百句话相比,身体消耗的热量都不一样~

如果你白天吃的食物还没代谢干净,也就是既没有形成便便,也没有被你排泄出去,你晚上的体重肯定受影响。

回到主角——水分

除了食物中自带的水分,比如来自牛奶豆浆粥汤水果蔬菜等含水量高的食物/食品中的水分,还有我们吨吨吨的各种水,不论是白水、茶、还是饮料。而这些水分,不是你以为的那样会完全随着你带薪如厕迅速一泻千里。因为,当你:

吃的太咸、吃的太甜、蛋白质类食物摄入太多……都会让水分在你的身体里储存更大的量和更长的时间。

吃的太咸

来自三餐的,你能明显感知到的咸,和来自各种加工食品(包括零食、甜点、果脯等)的、你未能明显察觉的咸,都拜赐钠元素(也就是食盐、酱油、味精等调味料里的造味主角)。钠元素具有超级强大的吸水能力。水分子对钠毫无抵抗力,就像铁粉对爱豆一般。因此,如果一天内吃得太咸,也就是钠摄入太多,就会导致【水钠潴留】——为了不让进入血液的盐导致的渗透压增高到危险值,大量的水分会从组织液中狂奔入血,抱住钠离子,以降低渗透压。于是,你开始觉得渴、口唇干燥——因为组织缺水了。接下来,你一定会吨吨吨,以缓解渴感。不过,喝进去的水,并不会像你以为的那样迅速被尿出去。因为,肾脏的工作能力是有限的,就算是你给它增加了巨额工作量,一个健康的肾脏也需要花点儿时间去处理积压的工作。在它把活儿干完之前,你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微微水肿着……

学习兴趣浓厚的小伙伴可以做个试验:自己做饭,同样内容同样份量的食材,不放盐一天,多放盐一天。你看看自己当天的饮水量有变化么,第二天清晨排空大小便后的体重有变化么?当然,全天的活动量不能差得太多哈~

呐,是不是恍然大悟为何你在狂搓一顿火锅或烧烤后,第二天早晨会暴涨一两斤?

吃的太甜

这里的甜,泛指摄入大量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进肚和消化吸收后,除了一部分游离在血液里(即:血糖),多余的会在体内储存,储存形式是糖原。大家经常会听到肝糖原和肌糖原这两个名词,指的就是储存在这两处的糖。糖原储存是需要水分子帮忙的,每1克糖原往往结合其3-4倍的水分子,这是糖原存储的经典状态。

我们的肝脏和肌肉内都会存储一定量的糖原。所以,在一顿碳水盛宴后,体重也会有明显的增加——虽然吃进肚的碳水本来没多少克,但为了“迎合”它们而滞留的水分子却一大堆。这也是为什么断碳水的减重方式在早期能收获嗖嗖嗖的掉秤惊喜——因为消耗糖原储备的同时也丢掉了大量的水分。反之,结束生酮或低碳饮食的人,在恢复正常饮食时,也会出现体重的快速反弹,不过是糖原波动带来的身体水分量波动。

但是,对于不明就里的低碳小白而言,会觉得很喔噻……

蛋白质摄入太多

蛋白质的代谢,需要更多的水分参与。而高蛋白的食物(比如牛肉、鱼虾等)往往自带较大量的钠盐,哪怕只是水煮、不加任何调料。

所以,相貌平凡的一袋150克重的牛肉干或鱿鱼丝,往往是造成你水潴留的主因。哪怕「营养成分表」上标识的热卡值并不高(但钠盐量往往不低)……

特殊时期特殊人群

女性朋友在月经期,会因为激素水平的波动导致水分潴留,显得体重猛涨。而月经期一旦结束,激素水平回调,体重就会日趋正常。这一点,女性朋友都应该深有体会。经期前及过程中肉眼可见的“肿”和裤腰变紧,懂的都懂~

对于一些使用激素类药物的朋友,也会因为激素导致的进食饮水量改变和身体代谢能力的变化导致体重波动。

而罹患肾脏疾病的朋友,不论是因为肾脏无法顺利排尿还是因为尿蛋白丢失增加而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降低,都会发生或轻或重的水肿。所以,这部分朋友的体重变化,需要考虑的因素会比没有肾脏疾病的人更多。

运动

减重的小伙伴们,如果你已经开始了久违的运动。在运动后测体重,一定会很有成就感。但是,打击你们一下,运动后体重轻1-2斤的惊喜,并不是这次运动立竿见影帮你燃烧了1-2斤的脂肪,而是因为身体在运动过程中丢失了大量水分:出汗、急促呼吸、肌糖原消耗等,都是丢水的重要代谢途径。

当然,你们会在第二天郁闷地发现:才不到24小时,不仅运动后减下去的一两斤体重回来了,额外恨不得还增加了半斤到1斤的体重……

别伤心,如此波动的体重数字,并不是因为你没有管理好自己,也不是因为你的身体不争气。只是因为你运动过程中肌肉细胞的细微损伤需要通过你饮食获取的蛋白质来进行修复——所谓肌细胞修复及肌肉合成。这个过程中,存在肌糖原储存量的恢复、肌纤维的修复(蛋白质发挥功效),而这些都会有大量水分子的参与。更何况,前面说过了,你为了缓解水分丢失带来的口渴感,会大量饮水,而这些补进去的水还来不及变成足量的尿液被排出~

正确喝水、足量补水,对于运动后恢复及肌肉的建立,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哪怕会让你的体重在短时间内“显得反弹”,但,绝对是未来获得漂亮身型和更理想体脂率的“代谢利器/塑型利器”!千万不可忽视哦~

最后,唠叨一下那些只吃草和鸡蛋清或鸡胸肉减重的小伙伴们:你那是低碳低热量饮食,早期不掉秤才怪。原理前面说过啦。但是,后面之所以减重速度变慢,甚至体重偶尔反弹,除了上述原因,还要考虑是否因为体内蛋白质储存不足、消耗太多而导致血浆白蛋白水平有点儿低,从而导致了一丢丢水肿。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是爱心提醒一下下哈~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M0TL6D0514CJKA.html

 

 

返回目录>>

 

 

 

英国医院爆丑闻:数百冻卵无法存活,上百女性顾客失去当妈妈机会

2024-04-01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伦敦两家生育中心近日接连爆出丑闻,可能使上百名女性失去当妈妈的机会。

据英国《每日邮报》330日报道,因在冷冻过程中出现错误导致大量卵子无法存活,英国人工受精与胚胎学管理局(HFEA)已吊销霍默顿生育中心的运营许可,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霍默顿生育中心还因涉嫌瞒报事故正接受英国警方的调查。

报道称,霍默顿生育中心去年6月发现,该中心存放的一些卵子无法正常存活,却未在第一时间通知顾客,仅进行了内部调查。据称,45名女性顾客在该中心存放的至少153枚卵子可能已失去活性,顾客中还包括癌症患者,她们选择在接受可能导致不孕的治疗之前冷冻卵子,而实际受到影响的顾客人数可能更多。

据报道,这并非霍默顿生育中心第一次出现丑闻。20198月,该中心的工作人员被发现没有遵守操作标准,导致顾客在被采集卵子时面临拭子残留在体内的风险;2021年至2022年间,HFEA收到有关对该中心领导层的投诉,其中就包括瞒报医疗事故。

2月,盖伊和圣托马斯国民保健信托基金会运营的一家生育中心承认,由于在冷冻过程中使用了错误容器,136名顾客的卵子可能无法存活。该中心使用的一些用于存放卵子的瓶子在出厂时装错溶液,而中心在一些顾客接受手术近一年后才告诉她们这一问题。由于年龄过大,部分女性顾客可能已没有适合冷冻的卵子以供未来的试管婴儿手术。

报道称,卵子冷冻是试管婴儿手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手术在英国平均价格约为4000英镑,卵子后续的存储费用平均每年在15350英镑之间。数据显示,2020 年英国有1874名女性选择冷冻卵子,与2015年的945人相比几乎翻了一番。如今,选择冻卵的女性数量激增,包括考特尼·卡戴珊、丽塔·奥拉和维基·帕蒂森在内的众多名人也进行了这种手术。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D71He0yJ4

 

 

返回目录>>

 

 

印度专家发现女性需要更多睡眠,称女性睡眠不足会增加患病风险

2024-04-01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印度快报》330日报道,孟买妇科医生辛帕特瓦尔博士表示,女性需要更多睡眠是有科学依据的。

研究表明,月经周期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波动,尤其是在经前期和更年期,会影响并扰乱女性睡眠模式。怀孕期间的荷尔蒙变化和身体不适会显著影响女性睡眠。另据美国全国睡眠基金会2020年报告,女性患失眠的可能性比男性高40%。辛帕特瓦尔博士指出,睡眠不足不仅会让人感到疲倦,对于女性来说还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和情绪障碍等问题的风险。数据显示,女性更有可能被诊断出患有焦虑和抑郁症,而这与睡眠问题密切相关。

就如何改善睡眠质量,辛帕特瓦尔博士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保持规律作息时间、定期锻炼、睡前洗热水澡、阅读或深呼吸、避免使用电子设备等。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D6zTXZi3c

 

 

返回目录>>

 

 

韩医政矛盾已持续月余僵局难破

2024-04-02    法治日报

 

因医学院扩招导致的韩国医政矛盾已持续超过一个月的时间,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双方仍坚持各自主张,矛盾难有破解迹象。

326日,韩国国务总理韩德洙在首尔大学医院同医疗界和教育界相关人士举行座谈会。强调政府将努力就医改展开对话,寻求解决方案。希望通过此次座谈会,政府和医疗界之间能够构建对话机制。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政府和医疗界在对话方面缺乏正式渠道,政府难以切实传递立场。由于实习和住院医师采取集体行动而出现的各种状况使高校和医院面临更多难题。

韩国大医院开始压缩病房

近一段时间以来,韩国主要大型医院正在通过各种紧急管理措施,应对实习住院医生的长期缺席,包括关闭部分病房、重新调整人员、强制休假等。韩国医学界传出的消息显示,首尔排名前5的大医院正面临每天超过10亿韩元的赤字,因此正在尝试合并病房并减少急诊室的数量。

首尔大学附属医院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关闭了60个病房(病栋)中的10个,包括部分急诊室短期病房和部分癌症病房。关闭的病房还包括外科、内科、整形外科、肾脏内科、内分泌科等,现有患者陆续被转移到其他病房接受治疗。首尔大学附属医院负责人强调,关闭部分病房是一项临时灵活运营措施。宣布进入紧急管理状态的首尔峨山医院也关闭了56个普通病房中的9个,首尔圣母医院则清空了19个普通病房中的2个。如果实习住院医生大规模辞职进入长期化,那么韩国大医院的合并和压缩病房行动可能继续。

韩国各大医院的应对措施不仅是关闭和整合病房,还包括重新分配医护人员。留在工作现场的护士抱怨说,在人员重新分配过程中,自己被转移到与原来工作地点不同的病房,或者在工作计划中指定无薪休假时间表,这实际上是被迫休息而不是根据自己实际需要进行休假。目前,首尔大学附属医院和首尔峨山医院正在接受非医生员工的无薪休假申请。首尔大学附属医院工会表示,部分员工不仅存在无薪休假,还存在“减休”情况,这意味着轮班工作的护士可能不得不连续工作而无法休假。由于实习住院医生和医学院教授先后离职,韩国医疗现场普遍存在仅凭现有人力难以维持正常医疗服务的失落。

政府继续推动实质性医政

近一段时期,韩国政府试图通过各种措施缓解双方的矛盾。328日,韩国政府呼吁实习住院医生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在总统府、政府和执政党商讨对策期间,将不会采取包括取消辞职医生行医执照在内的惩罚措施。

韩国政府还对医生们作出许诺,称未来将向从事妇产和急诊等基本医疗的实习住院医生每月多支付100万韩元的培训辅助补贴,并缩短其连续工作时间。韩国保健福祉部327日宣布了明年即将实施的5项重大政策,其中就包括改善医生待遇等。

韩国政府已经于2月份修法,允许实习住院医师的每周培训(劳动)时间不得超过80小时,同时连续工作时间不得超过36小时。为了强化相关医疗实习,将增加医院中实习住院医生的数量。修改后的《实习住院医师法施行令》规定,扩大实习住院医师在“培训环境评估委员会”的人数,将目前的13名委员中实习住院医师人数从2人扩大到3人。除了外科和胸外科实习住院医师外,韩国政府还规定从327日起向儿科和青少年科实习住院医师发放每月100万韩元的培训辅助补贴。

韩国政府在呼吁对话的同时,在医改方面正按照原计划推动。韩国保健福祉部第二次官朴敏守326日表示,“医学院扩招2000人”计划的所有后续措施将截至5月底完成。韩国教育部现场检查组已经结束对各医科大学的考察,正倾听关于改善医学教育条件的一线意见。朴敏守强调,政府将基于对国民作出的承诺,坚定不移地推进包括扩招在内的医疗改革。今后还将与相关部门和各高校密切合作,全力提供稳定的教育支援。

医政矛盾或将进一步加深

记者注意到,大韩医师协会326日晚间以电子投票的方式,选举大韩儿童青少年科医师会长林贤泽为新任医协会长。被称为“超级强硬派”的林贤泽任期将于51日开始,他主张“从零开始重新讨论医学院扩招”,因此医生政府间矛盾很有可能进一步加深。

林贤泽在医协内部也被认为是最强硬地反对政府医学院扩招计划的人物。320日,韩国政府公布2025年度医学院扩招名额分配计划后,他发表声明称,“医生们将为了从守护必要医疗而斗争到底”,“现在已经到了所有医生都不能再坐视不管的地步”。

此前的21日,在盆唐首尔大学附属医院举行的由尹锡悦主持的民生讨论会活动现场,林贤泽高喊反对医学院扩招等医疗政策的口号,被总统警卫处人员强行捂嘴并带离现场,当时“捂嘴”的画面在韩国网络上引发广泛讨论,韩国在野党强烈攻击尹锡悦政府无视国民发表言论自由的权利。

韩国媒体普遍认为,随着林贤泽成为拥有14万名会员的大韩医师协会的会长,医生们对政府的斗争强度很有可能进一步加大。林贤泽一直主张为阻止医学院扩招,从医协的角度采取应对措施。到目前为止,与实习住院医生和医学院教授集体递交辞呈相比,占医师协会会员多数的私人医院医生没有集体停诊等动向。

韩国媒体分析认为,虽然政府和医师协会都表态要对话,但实际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D7TPNYK74

 

 

返回目录>>

 

 

血液生态研究可解析系统性疾病

2024-04-02    科技日报

 

近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教授程涛和研究员王洪应邀在《科学中国·生命科学》上发表观点论文,系统阐释了“血液生态”这一概念,并深入探讨了血液生态研究新范式在系统性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什么是血液生态?为何要提出血液生态这个概念?它有哪些应用前景?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研究疾病避免“盲人摸象”

了解血液生态之前,得先搞清楚血液本身。

血液流经全身,与各组织器官中数以万亿计的细胞时刻进行着能量物质交换,被视为临床审视健康与疾病状态最为重要的窗口。血液中富含大量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红细胞、血小板、造血干细胞等细胞成分,还有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及代谢成分等血浆中的各种蛋白质。

“血液中的细胞和非细胞成分彼此间密切互作,相互调控,形成复杂的生态调控网络,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血液生态描述的就是血液中这些互相作用的现象。”王洪介绍,“血液生态研究就是解析血液中的生物学成分以及成分之间互作关系的研究,是一种新的研究范式。”

血液生态概念的提出,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生态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环境生态需要维持一种平衡。这种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可能引发自然灾害等严重后果。与之相似,血液生态中的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在正常生理情况下,也维持着一种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往往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个典型案例就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将健康供者的造血干细胞注入受者体内,这个过程其实就是重塑受者血液生态的过程。“由于供者的血液与受者不同,所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容易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或感染,甚至会诱发死亡。这就是血液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导致的。”王洪解释。

传统研究思维习惯于从一个“点”出发研究疾病,比如仅聚焦某个基因、某个蛋白或某个代谢物等开展研究。“我们如果要研究T细胞,就会假设T细胞在引发移植物抗宿主病中起重要作用;如果研究其他细胞,则会假设其他细胞在疾病机制中占主导作用。这就像‘盲人摸象’,只能看到局部的一个点。”王洪说,这种研究视角容易导致偏向性,不利于全面认识疾病。

血液生态研究范式主张从整个“面”出发研究疾病。它体现的是系统性思维,强调组成血液生态各个要素的关联性、动态性、整体性,能同时从分子层面和成分层面对一个疾病进行全面解析,进而“揪出”破坏血液生态平衡的“捣蛋鬼”。“我们不预设血液系统中哪个要素重要,而是先把血液中的各个成分都解析出来,然后对比生理情况和病理情况,看看哪一个要素遭到了破坏。这些要素可能就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因素。”王洪说。

生物信息学方法提供“利器”

血液生态所倡导的系统性理念由来已久。王洪介绍,在没有提出血液生态概念之前,生物学家就已经意识到,人体是非常复杂的生物系统,各种疾病的产生并不是单个因素驱动,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诱发的结果。

在这种系统性思维引导下,程涛带领团队开展了细胞生态研究。“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帮助我们解析血液中细胞成分及各细胞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革新了我们对血液中各个细胞之间作用机制的认识。”程涛说。

随着技术进一步发展,对非细胞成分及其相互作用的解析也逐渐成为可能。王洪介绍,最近十几年来,各种生物医学前沿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特别是质谱技术等各类组学技术的应用,让他们得以高效地大规模解析血液中的蛋白成分和代谢成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随着深度学习、大模型等生物信息学方法日趋成熟,血液生态研究者拥有了同时解析细胞和非细胞成分的有力“武器”。王洪解释道:“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我们仿佛拥有了‘上帝视角’,能够全面观察血液生态。每个细胞和非细胞成分就像是生活在大地上的独立个体,我们能够观察它们相互交流的动态和模式。这种视角有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血液系统,并研究它对机体产生的影响。”

新概念由此应运而生。2017年,程涛率先倡议启动血细胞分子图谱研究计划,这标志着血液生态研究的开启。2020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办的第272期“双清论坛”上,程涛首次公开提出血液生态的理念,并于2021年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上阐释了相关理念。

一手高举理念大旗,一手紧握技术利器,血液生态研究者不断开疆拓土。

有望挖掘未知诊疗靶点

血液生态研究有望解决哪些临床问题?“研究团队目前比较关注的是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我们将利用血液生态研究这一范式,解决造血干细胞移植机理、诊断、治疗方面的临床问题。”王洪透露,目前团队在移植物抗宿主病研究方面已取得一些可喜的成果。如果能精准锁定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生物标志物及治疗靶点,就可以基于这些标志物开发检测试剂盒,预测哪些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从而提前干预。同时,他们还将基于新靶点开发精准治疗方案。

“不仅是血液病,血液生态研究还可以用于各种系统性疾病的机制研究、诊断分析以及治疗方案。比如肿瘤、免疫性疾病等,都可以纳入血液生态研究范畴。”程涛说。

从疾病的机制分析,到提供诊断方法,从治疗方案设计,到不良临床事件预测,血液生态分析都能贡献一份力量。王洪介绍,以非细胞成分解析为例,目前,临床上用于疾病诊断的生物学指标大部分都是非细胞成分,比如血浆中的蛋白质标志物或代谢成分。在血液生态研究的引导下,如果能在非细胞解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临床上那些目前没有精准诊断指标的疾病,可能就会有对应的指标。

“这意味着很多疾病有望早期被诊断出来,有助于人们找到精准的治疗靶点。”王洪说,“比如艾滋病、乙肝等还没有特效药的疾病,有望通过血液生态研究找到精准干预靶点。”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团队利用血液生态研究新范式挖掘和研究不同的生物学问题。程涛认为,血液生态提出以系统观念认识各种疾病,对全面解析病理机制、精准挖掘诊疗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与此同时,开展血液生态研究仍存在局限。王洪坦言,因为需要解析大量血液成分,目前血液生态研究成本还比较高。一般的研究平台如果缺乏相应的前沿技术和资源,开展这项研究工作就存在一定难度。

下一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将围绕血液生态研究部署两方面工作。“一方面我们要在技术上继续攻关,降低解析血液生态的成本,同时要开发出更先进的技术,提高解析效率。另一方面是要推动研究范式在其他系统疾病中应用,运用取得的成果改善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手段。”程涛说。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我学者首次提出骨盆血友病假瘤分型及手术策略

2024-04-02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代小佩)331日记者获悉,北京协和医院骨科翁习生、冯宾团队联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陈滨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骨盆血友病假瘤分型及手术策略,为全球同行开展相关手术治疗和围术期管理提供重要参考。该研究报道了骨盆血友病假瘤(PHPT)在我国的流行病学特征、假瘤特点、手术数据及中期随访结果。相关成果发表在《柳叶刀》子刊《电子临床医学》上。

  血友病假瘤在血友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为1%2%,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并发症。血友病假瘤的治疗方法包括局部抽吸、放疗、介入性栓塞和手术切除,其中手术被认为是最佳治疗手段。PHPT是指起源于骨盆、髂腰肌和腹膜后的血友病假瘤,发病罕见且手术切除难度高。目前,该领域仍缺乏明确的治疗方案,更缺乏成规模的患者术后随访结果。

  本项研究共纳入21名原发性PHPT患者,平均随访7.1年,最长随访19.3年。在随访期间,5位患者术后PHPT复发,3位接受二次手术。基于这些患者的假瘤特点及所需手术方式,研究团队提出了PHPT分型及相应的手术策略。PHPT分型包括局限于软组织内的PHPT、侵犯骨性骨盆但没有导致骨盆不连续的PHPT、导致骨盆不连续的PHPT和感染性PHPT。研究证明,手术治疗PHPT是可行且相对安全的方法。

研究团队提出,PHPT患者如出现相关症状或假瘤进行性增大,应尽快接受手术干预。在PHPT手术中,应警惕大量使用明胶海绵诱发严重栓塞的风险。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实现输卵管内靶向递药

2024-04-02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罗云鹏 通讯员刁雯蕙)33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获悉,该院医工所副研究员徐海峰团队开发出一种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可在输卵管内实现靶向递药,在兼顾效率的同时保证生物安全。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上。

  “药物输送系统或手术器械,必须适应目标小腔道内复杂的结构形貌,例如平坦区域、褶皱和狭窄通道。”徐海峰介绍,尤其是在输卵管等小腔道内进行细胞和药物转运,面临着更复杂的体内环境。这对手术器械或软体机器人的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该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在行进中进行原位编程和运动模态切换,以适应输卵管中复杂的环境变化,最终在穿过狭小空间后,进行可控药物释放。“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可实现多个运动模态,包括仿土虱滚动和翻转、仿精子旋转以及仿蛇滑行,分别用于通过不同的障碍物。”徐海峰介绍。

  据悉,该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滚动模态可实现高速运动,速度可达每秒23毫米。药物释放既可通过溶解缓慢释放,也可通过激光在14秒内快速释放。

在验证实验中,研究团队在离体猪输卵管中控制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执行自适应多模态运动和药物递送,以证明机器人在真实小腔道内的适用性。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医工所副研究员刘源介绍,磁驱微型软体机器人具有的自适应多模式运动和主动药物释放机制,减少了微组织损伤和药物副作用,为人体内难以进入的小腔道环境的医疗诊断提供新工具。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全国首个综合性卫生健康便民电子地图发布

2024-04-02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李丽云 朱虹 通讯员衣晓峰)如何让“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提供真正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可及的卫生健康服务?331日记者获悉,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日前在全国率先推出了首个综合性卫生健康便民电子地图。

  记者看到,这份健康地图详细标注了本埠辖区近5000个卫生健康类服务场所。点击进入相应版块后,公众可根据系统引导,自动定位到最近的卫生健康服务点并获取具体信息,可直接拨打专线电话,还能实现“一键导航”。

  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主任栾枫介绍,健康地图借助了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市民可根据需要下载“健康哈尔滨服务平台”,点击菜单栏“健康服务”中的“卫生健康便民地图”,即可快速了解周边各类卫生健康机构信息。

  “以前我们被猫狗咬伤要打疫苗,很难找到最近的接种单位。现在有了这个地图,防病打疫苗也不会绕弯路了。”市民吴女士说。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全市公共场合配备了2067台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分布在大型商超、地铁站、火车站、体育场馆等地。在这张健康地图中,AED所在位置一目了然。路人可利用导航功能在最短时间内获取AED,对心脏骤停者展开救治。地图中还附有教授AED操作方法的短视频,可指导群众正确使用。

栾枫介绍,哈尔滨市卫生健康委还将建立健全信息采集长效工作机制,持续跟踪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网点状态,及时更新地理动态和网点数据,用信息化手段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新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药物研发成功

2024-04-02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陈曦 通讯员焦德芳 郝夏冉)记者331日从天津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吕春婉团队成功研发出新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药物。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纳米》。

  结直肠癌潜伏期长、死亡率高,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顽疾。在诸多疗法中,免疫疗法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其原理是提高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和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激发和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协同机体免疫系统杀伤肿瘤、抑制肿瘤生长。目前,免疫疗法已成为抗癌研究的新热点。

  团队设计合成的新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药物,在顺利进入肿瘤细胞后,可显著提高对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的淋巴细胞表达水平,恢复免疫系统活力,进而遏制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

  动物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药物一方面提高了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另一方面显著提高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并对小鼠体内其余正常细胞无显著影响。这为结直肠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与同类药物相比,我们研发的新型结直肠癌免疫治疗药物的优势主要在于对毒性的改善。关于毒性的检测数据将在下一步研究中展开。”吕春婉说,尽管药物已经在动物实验上取得成功,但距离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团队也将着力于药物的临床应用研究。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小小电子药盒可提升结核病治疗成功率

2024-04-02    科技日报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将电子药盒作为结核病直接观察治疗的补充手段。然而,电子药盒的使用效果如何,现有证据尚无定论。

日前,记者从山东中医药大学了解到,该校教授胡军团队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魏晓林合作发现,使用电子药盒可将结核病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29.2%,同时提高了21%的治疗成功率。这一成果以《基于电子药盒的综合干预措施对改善西藏结核病治疗结果有效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为题,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上。

电子药盒并不是新鲜事物。电子药盒也称“提醒药盒”,指的是能够存储药物、定时语音提醒患者服药,并将药盒打开的数据实时传输到云服务器的一种装置。这样一个看似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装置何以受到关注?

结核病长期以来一直是死亡人数最多的传染病之一。且结核病规范治疗周期很长,通常为6个月或更长时间,经常会出现患者不能按时坚持用药的情况。

20166月,胡军作为山东省援藏干部人才被派往西藏日喀则市工作,其间担任日喀则市疾控中心副主任一职。他在西藏的研究课题,正与西藏当地结核病防控情况密切相关。在日喀则市疾控中心工作期间,胡军发现,西藏自治区作为人口密度极低的地区,结核病患病率却达到0.76%,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当地不仅结核病发病率高,大部分民众还缺乏基本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结核病的治疗时间通常为68个月,然而有些新发现的结核病患者在服药两三个月后感觉没有症状时,便会自行停药,结果往往又被“打回原形”,造成结核耐药,进一步增加二次治疗困难。因此想办法让患者依据医生的要求按时服药成为当务之急。但当地基层医疗卫生力量薄弱,村医挨家挨户提醒服药很难实现。

这时,电子药盒进入了胡军的视野。他决定开展一项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看看利用电子药盒能否提高结核病患者服药的依从性。

这项研究在西藏日喀则市的6个区县展开。医生从每个区县的结核病门诊招募患者,按照课题组的科学设计,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干预组或对照组。

干预组患者领取并使用电子药盒后,医生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查看传输到云服务器的服药记录,并实现对患者服药情况的远程督导。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并领取一个简化版的电子药盒。该药盒仅能存储药物及传输药盒打开数据,无提醒服药功能,且服药记录不会发送给医务人员。

参与研究的276名患者中,170名(62%)是男性,106名(38%)是女性,中位年龄是56岁,两组间在人口学特征上没有明显差异。结果显示,基于电子药盒的综合干预措施,在提高结核病治疗依从性和治疗结果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这表明电子药盒可提高结核病管理质量,尤其适用于结核病高负担和资源缺乏地区。

据了解,电子药盒如今已被纳入西藏自治区的国家结核病项目,当地政府为每位结核病患者提供了资金和相应的技术支持,确保他们都有机会使用电子药盒辅助接受结核病的治疗管理。

摘引网址:http://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