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热点0318

发布时间:

2024/03/18

浏览次数:

2281

每日剪报

 

公共卫生信息所                               2024-03-18

 

内容导读

 

热点追踪

警惕这种病毒!上海瑞金医院连续收治5例,有一个共同点,不少人误以为是流感…

高层动向

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施小明率队调研高质量学术期刊建设

疾控动态

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召开噪声有机溶剂联合暴露调查项目工作启动会暨学术交流会

推进区域实验室建设,提升放射卫生服务能级

科研动向

熬一个夜,大脑老2岁!研究发现,仅一晚不睡觉,大脑年龄瞬间老1-2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这种饮食,或减缓衰老,降低痴呆、死亡风险

柳叶刀:新冠大流行的真正影响——1600万人死亡,全球预期寿命降低1.6

Int J Biol SciSLC40A1升高会损害心功能,

加剧缺血心肌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舆情信息

吃水煮菜能瘦?让你深信不疑的7大减肥谣言,正在危害你的健康!

早期筛查避免损害 "沉默的器官"发声

电化学技术可治疗糖尿病足溃烂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AI帮顶尖医院实现医疗转型

报告称居民日平均睡眠不足7小时 “00后”入睡困难

DNA纳米机器为血栓精准给药“探路”

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升级

规范标注食品生产日期、食用截止日期等——

让保质期信息一目了然

国家药监局:清喉咽颗粒等3种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中国红十字会第6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出征

中医药海外中心服务外籍患者超500万人次

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试运行首批数据上报完成

“两高一部”发文依法从严惩处医保骗保犯罪

重点打击幕后组织者、职业骗保人等

 

热点追踪

警惕这种病毒!上海瑞金医院连续收治5例,有一个共同点,不少人误以为是流感…

2024-03-14    网易健康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连续收治了5例登革热患者,经询问,他们近期都有东南亚旅居史↓↓

今年35岁的小陈便是其中一位。今年春节,趁着免签政策的放开,小陈和朋友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3个国家玩了一个星期。回国后10余天,便出现40度的高热。开始,小陈以为是流感,但接下来的病情的走向却并不简单。

据小陈自诉,228日,她突然出现高热,脸上还冒出很多小红疹,头部、肌肉及关节都有疼痛感。在当地医院检查后,血常规基本正常,甲、乙流均阴性,便吃了点退烧药。

3天后,小陈的体温下降了不少,但她还是感到极度疲乏,并出现牙龈出血。再次赶到医院检查血常规,发现白细胞下降至1.0*10^9/L,中性粒细胞为0.4*10^9/L,血小板也仅为56*10^9/L!这显然不是普通感冒。

接下来几天内,小陈辗转多个科室,仍然没有确切说法。小陈的白细胞和血小板更低了,肝功能也出现了异常,当地医生告诉小陈,不排除是血液病的可能。为此,小陈来沪前往瑞金医院血液科门诊,医生得知小陈旅游的经历后,建议她先去感染科进行流行病学排查。

在感染科门诊,桂红莲医生得知小陈两周前刚从东南亚旅游回来,心中便有了几分把握。只见小陈的面颈部潮红,四肢有少许充血性皮疹,发病时有关节痛、头痛等不适,白细胞、血小板明显下降。“很可能是登革热。”桂红莲说。

她介绍,登革热是一种流行于亚热带地区的传染病,属于虫媒传染病,需要单间防蚊隔离。桂红莲立即联系了感染四北病区医生赵钢德,该病区是为应对各类应急传染性疾病设立的。随后的检查结果显示,小陈的登革热抗原检测(NS1抗原)阳性,证实了此前判断。

感染科主任谢青提醒,“登革热属于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但也有个别患者病情危重,有时候高热退了,就以为自己康复了。实际上,病情可能更严重了。”

春节前,瑞金医院北部院区收治的一例登革热患者就是如此。在病程的第6天,患者体温缓解后出现氧饱和度下降、呼吸困难等不适,临床判断为登革出血热,给予胸部CT显示:重度肺水肿、胸腔积液合并细菌感染。所幸在医护的精心护理和积极治疗后,已康复出院。

谢青说,登革热起初的症状与感冒、流感相似,但如果两周内有登革热疫区(热带与亚热带地区)旅行史,再加上出现“热、痛、红、疹”症状,很有可能就不是普通感冒或流感了。

据悉,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热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生,在我国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

“高热三痛三红+皮疹”是登革热的典型症状↓

高热:突发高热(40摄氏度以上);

三痛:剧烈头痛、关节痛、肌肉酸痛;

三红:面红、颈红、胸红;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皮疹或出血疹。

登革热主要通过带有登革病毒的埃及伊蚊叮咬传播,一般不会直接人传人。病人通常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发病。埃及伊蚊是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广泛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上海本地伊蚊几乎不携带登革热病毒,但通过叮咬登革热患者可能被感染,经过一定潜伏期后可将病毒传播给人类。一旦感染,蚊子将携带病毒,并持续具有传染性。所以仍需要对输入的登革热患者进行防蚊隔离。

登革热如何预防?

最佳方式是避免被携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如果您在这些地区生活或旅行,应穿着浅色长袖衣服及长裤;外露的皮肤及衣服上尽可能涂上驱蚊剂或蚊虫驱避药物;尽量避免在蚊虫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等户外阴暗处长时间逗留。

如果发病前两周内到过登革热流行地区或有可疑蚊虫叮咬史,出现发热或上述其他登革热样症状,请尽早到专科医院诊治,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防止自己和密切接触者被蚊虫叮咬带来进一步传播。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news/article/IT84IPE70001899O.html

 

 

 

返回目录>>

 

高层动向

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

2024-03-16    中国疾控中心

 

  202431314日,中国疾控中心辐射安全所召开2024年度工作会议,中国疾控中心施小明副主任、公共卫生管理处戴政处长,辐射安全所领导班子、首席专家和全体中层干部参加了会议。

  施小明副主任分享了参加全国两会的收获和体会,特别是过去一年我们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的坚实步伐,介绍了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外延,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要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关系;强调了在推动放射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领导班子、首席专家和中层干部要坚持履职尽责,以实干实绩展现责任担当,要求全所职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放射卫生力量。

  所领导分别传达了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司局、国家疾控局和中国疾控中心工作会议精神。刘青杰副所长部署了全所202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及分工,从全国放射卫生监测、放射卫生技术机构能力比对、科学研究、核辐射医学应急、国际交流与合作、财政预算执行、安全生产、建所60周年活动、与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交流合作等9个方面,进行了明确要求;并就中层干部的精神面貌、学习能力、保密意识、管理及服务理念、工作态度、危机意识和聚焦主责主业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寇子春副书记就党建、人事、工会、工作纪律、执行力和管理工作,刘保华副所长就采购、资产报废、老旧设备更新、改造项目推进、安全生产问题及制度,拓飞副所长就辐射源安全、二期同位素大楼环评、资质相关的人员培训、科技成果转化、质量管理体系等,分别提出了详细要求。8个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对相关管理工作做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和建议。

  会议邀请专家进行了《中层干部胜任力提升》的专题讲座。还进行了辐射安全所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与会人员根据研讨提纲提前充分准备,积极建言献策,广泛凝聚共识,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刘青杰副所长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强调2024年是辐射安全所的质量提升年,要求全所职工贯彻落实此次会议精神,在疾控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齐心协力推动放射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3/t20240316_274451.html

 

 

返回目录>>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施小明率队调研高质量学术期刊建设

2024-03-16    中国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提升中心主办期刊办刊水平,促进中心学术出版工作高质量发展,2024314日,由中心施小明副主任率队赴上海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调研高质量学术期刊的发展与建设。

  调研工作会由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李石柱主持,党委书记曹建平和首席专家周晓农参加调研座谈活动。施小明副主任提出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走访,进一步促进中心学术出版工作的整体提升。

  Infectious Diseases of Poverty编辑部主任杨频和《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编辑部主任盛慧锋分别就期刊的办刊特色和高质量发展路径、学术专家队伍建设、学术传播力建设,以及存在的困境与应对等议题进行了经验分享。

  施小明副主任在调研总结中强调了学术期刊的重要作用,提出中心主办期刊要通过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阶段性发展策略,实现期刊更高质量发展,助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发展。

出版处处长赵赤鸿、副处长张群等陪同调研。

摘引网址:https://www.chinacdc.cn/yw_9324/202403/t20240316_274450.html

 

 

返回目录>>

 

疾控动态

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召开噪声有机溶剂联合暴露调查项目工作启动会暨学术交流会

2024-03-15    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

 

  2024314日,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在东院区7楼会议室召开2024年噪声有机溶剂联合暴露调查项目工作启动会暨学术交流会。之江实验室邱伟教授团队、北京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叶研所长、朝阳区疾控中心、经济技术开发区疾控中心、密云区疾控中心和平谷区疾控中心20余名项目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职业卫生所李爱华副研究员主持,叶研所长致辞,表示联合暴露项目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感谢邱伟教授对于项目开展给予的指导。首先,李爱华副研究员对2023年噪声有机溶剂联合暴露调查工作情况做总结汇报,并结合调查数据总结文章撰写思路,项目组人员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接下来,李爱华副研究员介绍了2024年噪声有机溶剂联合暴露项目工作计划和时间安排。最后,邱伟教授做了《职业环境因素对听觉系统生物效应的研究》的主题报告,介绍了作为ISO1999声学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评估第四版负责人前期的研究工作,深入浅出,并与参会人员积极讨论学科前沿知识,内容丰富。

通过此次会议的开展,明确了今年项目工作内容,增进了项目组人员对于噪声有机溶剂联合暴露研究工作的理解,为今年项目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引网址:https://www.bjcdc.org/cdcmodule/jkdt/bsxw/2024/107369.shtml

 

 

返回目录>>

 

 

推进区域实验室建设,提升放射卫生服务能级

2024-03-15    上海市疾控中心

 

为进一步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优化实验室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协同,完善监测网络,提高全市放射卫生监测工作水平和辐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效率,中心党委何懿副书记带队前往奉贤区公共卫生中心新址开展调研,实地查看正在建设的放射卫生实验室。

放射卫生科主任高林峰从放射卫生学科发展、能力建设、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实验室骨干钱爱君对奉贤区疾控中心在建实验室的功能布局、实验流程设置、设备配置等方面提供了参考意见。何懿书记提出,奉贤区要依托地域优势,以放射卫生区域实验室建设为契机,对标国内一流,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打造全国顶尖放射卫生实验室。

通过此次调研,进一步加强了市、区两级疾控中心的交流,对于促进放射卫生学科建设,提升放射卫生服务能级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引网址:https://www.scdc.sh.cn/shjk/gzdt/20240315/7701.html

 

 

 

返回目录>>

 

科研动向

熬一个夜,大脑老2岁!研究发现,仅一晚不睡觉,大脑年龄瞬间老1-2

2024-03-18    医诺维

 

急性睡眠剥夺会导致大脑形态和相应的睡眠行为向类似衰老的方向发展,强调了睡眠与衰老的相关性。

近日,德国神经科学与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神经科学杂志》"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Total Sleep Deprivation Increases Brain Age Prediction Reversibly in Multisite Samples of Young Healthy Adults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仅仅一晚不睡觉,就会使大脑年龄瞬间老1-2岁,这种变化不需要累积,发生在一夜之间,但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第二天及时补觉来逆转。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五个不同睡眠条件数据集的134名健康参与者,平均年龄为25岁,分为4组:完全睡眠剥夺(有一夜不睡)、部分睡眠剥夺(有一夜睡3个小时)、慢性睡眠剥夺(5天,每晚睡5小时)和对照组(每晚睡8小时),在睡眠剥夺实验前,参与者按照8小时睡眠,之后还进行了一整夜的恢复性睡眠。

在第二天早晨和恢复性睡眠后的早晨收集了参与者的大脑MRI数据。然后,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名为 BrainageR 的机器学习算法确定了参与者大脑的表观年龄,并将其与同一个人在整夜睡眠后的大脑MRI进行比较。

研究发现,对于一夜不睡的参与者,BrainageR计算的第二天年龄,比前一天老了1-2岁。

与之相比,部分睡眠剥夺、慢性睡眠剥夺和对照组的年龄预测没有差异。

值得庆幸的是,在参与者进行了一整夜的恢复性睡眠后,大脑的“衰老”变化就消失了,这意味着,熬一个整夜后,及时补觉可以逆转大脑的变化。

研究人员表示,结果与早期关于睡眠不足对大脑影响的研究一致,早期研究表明,睡眠不足的人的大脑会发生多种类型的变化,包括液体分布、大脑体积变化等。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强调,这项研究规模相对较小,尚不能确定慢性睡眠不足的长期影响,需要较大的样本量来评估慢性睡眠不足的影响。

良好睡眠的好处是众所周知的,良好的睡眠必须是每个人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在这个电子产品时代,晚上丢掉电子设备可以帮助你实现更好的睡眠。经常锻炼,避免饮酒和咖啡因对改善睡眠质量也至关重要。

综上,结果表明,急性睡眠剥夺会导致大脑形态和相应的睡眠行为向类似衰老的方向发展,强调了睡眠与衰老的相关性。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d7a816808bb.html

 

 

返回目录>>

 

 

哥伦比亚大学研究,这种饮食,或减缓衰老,降低痴呆、死亡风险

2024-03-18    医诺维

 

结果表明,坚持健康的MIND饮食,可以减缓衰老速度,并降低痴呆和死亡风险,MIND饮食与较低的痴呆风险之间的关联部分是由生物衰老速度减慢所介导的。

近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神经病学年鉴》(Annals of Neur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DietPace of Biological Agingand Risk of Dementia in 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遵循MIND饮食,或减缓衰老速度,并且患痴呆症的风险更小,全因死亡风险降低,衰老速度减慢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健康饮食与痴呆、死亡风险降低之间的关系。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后代队列数据,共纳入1644名参与者,年龄在60岁或以上,基线时没有痴呆症,并且可用的饮食、表观遗传和随访数据,将健康饮食评估为长期坚持MIND饮食,分析了健康饮食与衰老、痴呆、死亡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期间,每4-7年进行一次随访,包括体检、与生活方式相关的问卷调查、血液采样,以及神经认知测试。通过DunedinPACE表观遗传时钟来测量生物衰老。

MIND饮食评分是根据15种食物的摄入量计算得出,包括10种对大脑健康的食物(绿叶蔬菜、其他蔬菜、坚果、浆果、豆类、全谷物、鱼、家禽、橄榄油、适量葡萄酒),和5种不健康的食物(红肉、黄油、奶酪、糕点/糖果、油炸/快餐)。MIND饮食评分范围是0-15分,较高的得分反映了较高的饮食依从性。

总的来讲,参与者MIND饮食平均评分为7.3,坚持MIND饮食的参与者大多是女性。

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间(最长13.6年),共有140名参与者被诊断患有痴呆症,基线时DunedinPACE值较高的参与者在随访中患痴呆症的风险较高。

研究发现,遵循MIND饮食的参与者,衰老速度较慢,患痴呆症的风险较低,MIND饮食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DunedinPACE值就会减慢0.2,每10000人年随访中痴呆症病例数减少33.6

此外,在平均12年的随访期间,共记录了471名参与者死亡,基线时DunedinPACE值较高的参与者在随访中死亡风险较高。

分析发现,更健康的饮食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MIND饮食得分每增加一个单位,每10000人年随访中死亡人数减少47.3

进一步中介分析发现,较慢的DunedinPACE在饮食与痴呆关联中占27%,在饮食与死亡率关联中占57%,表明衰老速度减慢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健康饮食与痴呆、死亡风险降低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表示,测试多系统生物衰老是饮食与痴呆之间潜在关联机制的假设是合乎逻辑的,研究表明,坚持MIND饮食可以减缓衰老速度,并降低痴呆和死亡风险。衰老速度减慢在一定程度上介导了健康饮食与痴呆风险降低之间的关系,因此,监测衰老速度可能有助于预防痴呆。

然而,研究人员指出,仍有部分饮食与痴呆之间的关联无法解释,有必要在精心设计的中介研究中继续研究大脑特异性机制,建议进行更多的观察性研究,以调查营养物质与大脑衰老的直接关系。

综上,结果表明,坚持健康的MIND饮食,可以减缓衰老速度,并降低痴呆和死亡风险,MIND饮食与较低的痴呆风险之间的关联部分是由生物衰老速度减慢所介导的,减缓衰老途径并不能完全解释饮食与痴呆症的关联,这表明存在其他更直接的途径。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4e6c81e24256.html

 

 

返回目录>>

 

 

柳叶刀:新冠大流行的真正影响——1600万人死亡,全球预期寿命降低1.6

2024-03-18    生物世界

 

2020-2021年期间,COVID-19大流行导致了1590万人超额死亡,这些超额死亡或直接因为新冠病毒感染,或间接由于大流行相关破坏。这比世界卫生组织(WHO)之前的评估数据要多出100万。

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一项题为:Global age-sex-specific mortality, life expectancy, and population estimate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and 811 subnational locations, 19502021, and the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a comprehensive demographic analysis for 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 2021 的研究论文。

这项大型研究表明,新冠疫情在头两年里(2020-2021年)导致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下降了1.6年,这一比之前预计的下降幅度更大,标志着全球预期寿命数十年来的增长出现了急剧逆转。

全球范围内的全死因死亡率在1950-2021年之间呈现出两种不同模式: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在19502019年间下降(下降了62.8%),而在2020-2021年的COVID-19大流行期间上升(上升了5.1%)。

2020-2021年,全球估计有1.31亿人因各种原因死亡,其中约1590万人死于COVID-19大流行(以超额死亡率衡量,包括直接由新冠病毒感染引起的死亡和间接由与大流行相关的其他社会、经济或行为变化引起的死亡)。有80个国家和地区在至少一年的疫情期间,超额死亡率超过了150/10万人。

1950-2021年期间,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增加了22.7年,从49.0岁增加到了71.7岁。而在大流行的2019-2021年间,全球人口的预期寿命下降了1.6年,逆转了1950年以来的历史趋势。在204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32个(15.7%)国家和地区在2019-2021年间观察到预期寿命的增长。

2021年全球人口达到了78.9亿人,其中20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56个已经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了人口下降。2020-2021年间,人口增长比例最大的是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南亚。2000-2021年期间,204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88个(92.2%65岁及以上人口与15岁以下人口的比值有所增加。

该研究的领导者 Austin Schumacher 表示,对于全球成年人来说,COVID-19大流行的影响比半个世纪以来的任何事件都更深远,包括军事冲突和自然灾害。在2020-2021年期间,在分析的204个国家和地区中,84%的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人均寿命下降,揭示了这种新型病毒的潜在毁灭性影响。

这项研究显示,在新冠疫情在头两年里(2020-2021年),1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死亡率上升了22%,女性上升了17%。墨西哥城、秘鲁和玻利维亚是预期寿命下降最严重的地区。

当然,也不全是坏消息,与2019年相比,2021年的5岁以下儿童的死亡人数减少了50万(从2019年的521万下降到了2021年的466万),延续了儿童死亡率的长期下降趋势。尽管在疫情期间受到了挫折,但从更长阶段来看,现阶段的人们比过去活得更长,在1950年至2021年之间,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从49岁增加到了72岁。

该研究估计,在2020-2021年期间,COVID-19大流行导致了1590万人超额死亡(这一数据是将总死亡人数与没有COVID-19大流行情况下的预期死亡人数比较计算得出的),这些超额死亡或直接因为新冠病毒感染,或间接由于大流行相关破坏。这比世界卫生组织(WHO)之前的评估数据要多出100万。

该研究显示,巴巴多斯、新西兰,以及安提瓜和巴布达等岛国是COVID-19大流行期间超额死亡率最低的国家,这部分反映了孤立的岛屿往往能够免受COVID-19的冲击。

该研究还显示,许多老龄化、富裕国家的人口已经开始减少,而那些不富裕国家(例如非洲的多数国家)的人口则在继续增长。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e23981e00571.html

 

 

返回目录>>

 

 

Int J Biol SciSLC40A1升高会损害心功能,

加剧缺血心肌的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

2024-03-18    网络

 

这是第一个证明缺血心肌中SLC40A1上调引起的铁损失通过加剧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而加重心肌损伤的研究。

心力衰竭(HF)是一个重要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由于其高患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它深刻地影响着个人的福祉。铁在支持心肌细胞的高能需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能够有效地传递电子并促进各种重要的生化反应。值得注意的是,系统补铁在增加心肌铁含量方面的有效性是有限的。

心肌铁含量升高经常发生在再灌注后,特别是当缺血再灌注(I/R)损伤导致微血管损伤时。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铁螯合剂的施用并不能减少I/R的梗死面积。然而,缺铁可加重I/R损伤。心肌缺血和I/R是不同的病理现象。然而,铁在缺血性心肌细胞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心肌梗死后有效平衡心肌细胞铁水平的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

近日,来自空军医科大学的研究者们在Int J Biol Sci.杂志上发表了题为“Elevated SLC40A1 impairs cardiac function and exacerbates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oxidative stress, and apoptosis in ischemic myocardia”的文章,该研究提供了SLC40A1参与心肌铁水平调节的证据,以及心肌细胞特异性敲低SLC40A1对小鼠心肌梗死的治疗益处。

铁稳态对心脏功能的优化至关重要。铁缺乏和超载通过复杂的机制与心肌病和心力衰竭(HF)的发展有关。虽然SLC40A1通过促进细胞铁的外排在铁代谢中的关键作用已被证实,但其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具体分子功能仍知之甚少。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首次产生了诱导心肌细胞特异性过表达SLC40A1的小鼠。SLC40A1在成年小鼠心肌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导致明显的铁缺乏,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进而导致致命性HF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心肌梗死(MI)初始阶段,在缺血区域观察到SLC40A1上调,导致心肌细胞铁流失。相反,心肌细胞特异性敲低SLC40A1通过增强线粒体功能、抑制氧化应激和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来改善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障碍。在机制上,Steap4SLC40A1相互作用,促进SLC40A1介导的铁从心肌细胞外排。

缺血诱导的SLC40A1Steap4上调加剧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途径,从而促进心力衰竭的进展的示意图

综上所述,这是第一个证明缺血心肌中SLC40A1上调引起的铁损失通过加剧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而加重心肌损伤的研究。在机制上,Steap4SLC40A1相互作用,促进铁的外排。此外,研究者发现心肌细胞特异性的SLC40A1过表达可导致小鼠致死性HF。因此,靶向SLC40A1可能为心肌梗死后HF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摘引网址:https://news.bioon.com/article/0fe8816816f7.html

 

 

返回目录>>

 

舆情信息

吃水煮菜能瘦?让你深信不疑的7大减肥谣言,正在危害你的健康!

2024-03-14    网易健康

 

流言

网上有很多减肥方法,比如,吃“冷米饭”等放凉的主食能减肥; 只吃水煮菜能减肥; 水果热量低,吃水果可以减肥; 吃辣可以减肥; 吃某种食物,吃的越多瘦的越快; 吃欺骗餐能够提高基础代谢; 吃完饭后再吃一根香蕉就能抵消热量、吸走脂肪; “液断减肥法”,喝着喝着就瘦了。它们都靠谱吗?

分析

3 4 日,是世界肥胖日(WorldObesity Day)。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20》,中国成年居民超重肥胖率已超过 50%,其中肥胖率已超过 16%

肥胖会增加多种慢性病的风险,所以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关注减肥话题。 网上也有很多减肥方法,比如 上文中流言中就列举了很多。

这些做法真的能减肥吗?今天给大家一个个说清楚。

1.只吃水煮菜能减肥?

结论:只吃水煮菜不一定能让你减肥,却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危害身体健康。

减肥需要的是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单一食物难以满足这一需求。

分析:相比于爆炒油焖红烧等其他烹饪方式,水煮菜通常可以减少摄入的油脂和热量,因为不需要添加大量的油来烹饪,这样做有助于减少它的热量,所以很多人说这样做能减肥。

其实也不一定。

减肥的关键是控制能量的收支平衡,只有能量摄入小于能量支出,才能减肥。只吃水煮菜, 但如果吃的特别多,还吃很多能量比较高的菜,比如土豆片、山药片、藕片等淀粉含量高的蔬菜,能量同样很高,也会长胖的。

而且,只吃水煮菜、不吃肉蛋奶,也没有水果等食物,水煮菜不能提供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比如优质蛋白质、脂肪等,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健康。健康的减肥,不仅要控制热量摄入,还要确保摄入多样化的食物,包括肉蛋奶,确保足够的营养。

总的来说,只吃水煮菜不一定能减肥,而且这样吃也很不健康,减肥也要保障合理的饮食结构和均衡的营养摄入。

2.水果热量低,吃水果可以减肥?

结论:吃水果不一定能减肥。即使是热量不高的水果,吃太多也会增肥,更别提还有很多热量不低的水果。

分析:水果通常热量不大,而且富含纤维和水分,这使得它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减肥理想选择之一。

然而,单纯吃水果来减肥也不一定能圆梦。

首先,水果虽然热量相对不高,但大多数还是含有一定数量的碳水化合物,不然怎么这么甜,如果真的吃很多,比如你如果每天吃三四斤葡萄、草莓,一样也会导致体重增加。况且有些水果的能量可根本不低,比如榴莲的热量 150 kcal/100g、牛油果的热量是 171 kcal/100g,多吃可不会让你减肥。

其次,跟蔬菜一样,单独来看,水果和蔬菜都很健康,如果长期只依靠水果来减肥,可能会导致营养不良和身体健康问题。饮食健康的关键在于食物多样、营养均衡。

总的来说,减肥不代表就能放心吃各种水果,多吃也会长胖,而且有些水果的热量可不低,反而更容易变胖。

3.吃辣可以减肥?

结论:吃辣不一定能减肥,而且很多辣的食物能量高还好吃,更可能会让你更胖。

分析:很多人吃辣后,会感觉身体发热、脸红、出汗、脸红……跟运动后的感觉很像,就认为是吃辣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帮助消耗更多热量,就能减肥了。

事实上,这种出汗和运动消耗热量完全是两码事。

人们吃辣椒感觉到辣,并不是一种热感,而是痛觉。辣椒中的辣素主要成分是辣椒素,当人体摄入辣椒后,辣素会刺激神经,导致体温升高,出汗主要是为了散热,跟运动代谢消耗脂肪完全不一样。

虽然辣椒素也有一定的热量消耗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但仅靠平时吃饭的量,增加的那点能量消耗简直是九牛一毛。而且,很多辣的食物都油多盐多,味道好,很容易多吃,想想风靡全国的川菜、麻辣小龙虾、麻辣牛蛙,你觉得天天吃这些好吃的,还能减肥?

总的来说,迷信吃辣减肥,可能让你越吃越肥。

4.吃某种食物,吃的越多瘦的越快?

结论: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保证吃得越多,瘦得越快,减肥的核心还是得看总体能量的摄入和消耗差。

分析:减肥的关键是控制总体热量摄入,确保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入的能量。 即使是一些被认为有助于减肥的食物,如蔬菜或水果,吃得太多也会导致热量摄入过多,最终也会体重增加。

而且,只吃某一种食物也并不健康,它无法提供身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可能导致其他营养素的缺乏,进而出现营养不良问题,影响身体健康。例如,只吃水果,就很容易导致身体缺乏优质蛋白质,很容易导致掉头发、皮肤松弛、女性生理期紊乱等健康问题。

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保证越多吃就能越快地瘦下来。减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要想有效减肥,关键是控制总体热量摄入,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和适量的运动。合理的饮食结构包括多样化的食物,合适的热量摄入量,以及足够的营养素。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加能量消耗,改善身体代谢。

总的来说,想要减肥,不能依赖只吃某一种食物。

5.吃欺骗餐能够提高基础代谢?

结论:长期依赖欺骗餐可能导致体重反弹和代谢问题,不建议作为减肥策略。

分析:欺骗餐是指在连续一段时间的相对低热量低油脂低碳水饮食之后,挑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给自己来一次高热量高碳水的饮食。 一些人说法认为,经常性的低热量饮食会导致基础代谢率下降,而欺骗餐可以通过增加热量摄入来刺激代谢,使基础代谢率得以提高进而实现减肥效果。

然而,科学研究并未明确证明欺骗餐能够提高基础代谢。实际上,过度摄入高热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餐食可能会导致能量过剩,最终导致体重增加。虽然欺骗餐可能会在短期内导致代谢率的暂时性增加,但长期依赖欺骗餐可能会导致身体对热量的调节机制失调,进而影响基础代谢率。

另外,欺骗餐往往会打破日常的节食规律,可能会影响人们对于饮食的控制能力,增加暴饮暴食的风险,最终导致体重反弹。

因此,欺骗餐并不是一个科学有效的减肥策略,不建议长期依赖此类餐食来减肥。

总的来说,欺骗餐并不是一个科学有效的减肥策略,真的会骗你。

6.吃饭后吃 XX 食物

能抵消热量吸走脂肪?

结论:吃完饭后再吃某些特定的食物并不能抵消热量或吸走脂肪,只会进一步增加能量摄入,更容易长胖。

分析:有人说,吃完饭后再吃点别的东西可以抵消食物热量,吸走脂肪,比如,火锅后一杯酸奶,烧烤后一根香蕉,可以抵消热量、防止肥胖。

这完全是痴心妄想。

要知道,酸奶、香蕉等食物本身并没有特殊的热量抵消或吸脂作用。而且,它们本身的热量就不低,比如,一杯 200 毫升酸奶的热量大约有 150 千卡,一根 100 克左右香蕉的热量大约为 97 千卡,吃下去只会增加能量摄入,反而更容易长胖。

总的来说,吃完饭后再吃某些特定的食物并不能抵消热量或吸走脂肪,只会进一步增加能量摄入,让你的减肥大计雪上加霜。

7.“液断减肥法”,喝着喝着就瘦了?

结论:“液断减肥法”是一种极端的减肥方法,通常指只喝水或其他液体,不进食固体食物。虽然可能会导致短期体重减轻,但这种减肥方法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

分析:“液断减肥法”是一种极端的减肥方法,通常指在一段时间内只喝水或其他低热量的液体,不进食固体食物。 这种方法的原理是限制热量摄入,从而导致体重减轻。 由于水分和其他液体没有固体食物那样的热量,所以在短期内可能会导致体重下降。

然而,液断减肥法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首先,长期只依靠液体摄入会导致营养不良,因为喝水只能给身体提供水,其他的营养就都没了,身体赖以生存所需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素都没有,就很容易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下降、肌肉流失等健康问题。其次,如果只喝水,还会影响身体的水电解质平衡,导致脱水和其他健康问题。因此,长期依赖液断减肥法来减肥是不可取的。

总的来说,“液断减肥法”存在严重的健康风险,不可取。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dy/article/IT97TSDQ051486KB.html

 

 

返回目录>>

 

早期筛查避免损害 "沉默的器官"发声

2024-03-15    网易健康

 

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肾脏也是一个“沉默的器官”,许多肾脏疾病早期没有突出的临床表现。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肾脏日,医生提醒,早期预防、早期诊治对避免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尤为重要。

重视筛查,及早发现早期损害

糖尿病、慢性肾炎和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最常见的三大致病因素。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全科医学科主任、肾脏内科主任医师韩庆烽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果高血压时间超过10年,患者就要高度关注肾脏情况。2型糖尿病患者从发病开始就应该关注肾脏健康。另外,动脉硬化患者也可能存在慢性肾脏病。因为动脉硬化除了影响心脏、脑血管外,还会影响肾动脉或肾动脉分支,出现缺血性改变,造成肾功能损害。此外,缺血性肾病(老年群体中常见)、感染性疾病(如慢性肾盂肾炎)、遗传性肾脏病(如多囊肾等)等也会引起慢性肾脏病的发生。

“慢性肾脏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即在疾病早期没有临床表现,一旦未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就会出现肾功能损害,甚至发展为尿毒症。”韩庆烽提醒,定期进行筛查能够更早发现肾脏的早期损害。目前主要的筛查方法是尿常规检测、肾功能检查以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检测。

“尿常规检测适合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圈定需要进一步检查的人群。”韩庆烽介绍,肾功能检查包括尿素肌酐和血肌酐检查,高风险人群建议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检测,能够在更早期发现肾脏的早期损害。

控制体重、避免滥用药物

滥用药物、高盐饮食、不爱喝水、经常憋尿、超重肥胖、剧烈运动、作息紊乱等行为都会影响肾脏健康。“很多慢性肾脏病早期表现不明显,仅有轻度的乏力,畏寒肢冷、少数患者有食欲减退、口腔尿味、恶心呕吐等,建议尽早就医,早发现早诊治。”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张晓倩提醒,当身体出现晨起眼睑浮肿,尿量减少、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增多、肉眼血尿、尿中多沫、血压较高时,也建议排查肾脏疾病。

保护肾脏健康,除了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外,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副主任医师郭晓媛建议,合理饮食、控制体重、多饮水、戒烟、适度运动、避免滥用药物。

健康饮食

调整饮食结构、营养搭配尤为重要,控制盐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胡吃海塞。比如,当以尊崇“好的蛋白和好的脂肪”为由过量进食海鲜和坚果时,嘌呤结晶就会开始在肾脏沉积,埋下疾病隐患。

控制体重

肥胖会增加肾脏负担,避免肥胖、控制体重可以帮助预防糖尿病、心脏病和其他与慢性肾脏病相关的疾病。

适当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于肾脏清除体内的钠、尿素和毒素,降低慢性肾脏病风险。不过也应注意适当的饮水量,饮水过多可能会增加肾脏负荷,引起反作用。

合理运动

运动有助于降低血压,降低慢性肾脏病的风险。高强度锻炼或长时间跑步后,不仅会带来肌肉酸痛,还可能会出现剧烈运动后的“横纹肌溶解”造成急性肾损伤,因此应注意运动适度适量才是健康的保障。

戒烟

吸烟会减慢肾脏血流灌注速度,如果流到肾脏的血液较少,便可能影响肾脏的正常运转。此外,吸烟还会使患上肾癌的风险增加50%

避免滥用药物

药物性肾损害与药物滥用密切相关。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须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要盲目服用不明成分的非正规保健品,长期服用会导致药物的慢性蓄积,使肾脏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此外,化学制剂在美容美发、室内装修等生活领域的使用,部分物质可能导致肾损害,也要尽量减少接触,或选择安全性明确的品牌使用。

摘引网址:https://www.163.com/jiankang/article/ITAH2EQF00388052.html

 

 

返回目录>>

 

 

电化学技术可治疗糖尿病足溃烂

2024-03-18    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讯 (记者张佳欣)据最新一期《先进功能材料》报道,一个国际科研团队开发出一种治疗慢性伤口的有效方法,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而是使用一种电离气体来激活伤口敷料。研究人员认为,新方法在解决抗生素耐药性病原体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并有望改变糖尿病足溃烂和内伤的治疗方法。

这种治疗方法是通过等离子激活水凝胶敷料(常用于伤口敷盖),使其与不同的化学氧化剂进行独特混合,从而有效消除慢性伤口的污染并帮助伤口愈合。

研究共同作者、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化学教授罗布·肖特教授表示,全球有超过5.4亿人患有糖尿病,其中30%的人会在一生中患上足溃烂。这种流行病在未来几年将更为广泛。抗生素和银离子敷料通常用于治疗慢性伤口,但两者都有缺点。对抗生素日益增长的耐药性是一个全球性挑战,人们同时也担心银会引发毒性反应。

冷等离子体电离气体的好处已在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证实,它不仅可以控制感染,还可以促进伤口愈合。这要归因于氧化剂的强效化学混合物,当它混合并激活环境空气中的氧和氮分子时,会产生活性氧和氮物质(RON)。

团队证明,等离子体激活带有RON的水凝胶敷料会使凝胶功能更强。研究人员表示,除了杀死导致伤口感染的常见细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外,还有助于触发人体的免疫系统,帮助抵抗感染。

虽然糖尿病足溃烂是这项研究的重点,但这项技术可以应用于所有慢性伤口和内部感染。下一步研究将涉及临床试验,以优化用于人体治疗的电化学技术。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H1TPPwwTC6

 

 

返回目录>>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AI帮顶尖医院实现医疗转型

2024-03-15    环球时报

 

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28日文章,原题:人工智能将如何帮助世界顶尖医院的首席执行官们实现医疗转型   世界顶尖医院的一些领导者发现自己处于一个独特时刻。就在新冠肺炎疫情将全球医疗系统推向濒临崩溃几年后,如今这些高管中的许多人正置身于有望成为现代医学最大飞跃领域之一的最前沿。从癌症诊断到病历档案,人工智能(AI)正在迅速显示出彻底改变许多医护工作的潜力。但AI也带来新的风险、不确定性和令人烦恼的道德伦理问题。

《新闻周刊》最近发布“世界最佳医院”排行榜,世界各地顶尖医院的高管讲述了他们如何利用AI的力量。“医疗保健需要拥抱人工智能,”美国妙佑医疗国际CEO法鲁贾说,他也是美国国家医学院负责制定AI使用行为准则的小组成员。巴西圣保罗叙利亚-黎巴嫩人医院CEO尼格罗表示:“未来的医院将由数据驱动。疫情危机加快了利用数据来做出决策的过程。”“世界上所有医疗系统都面临同样的挑战,即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CEO艾默里克·林表示:“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是使用AI。”应用AI可降低成本并减轻医生的文书负担,使他们能将更多时间用于医治患者。

这些医院领导者认为,最令人兴奋和最具挑战性的是AI增强医学,尤其是在诊断方面。AI已经在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CT扫描和X射线图片,并识别许多疾病的早期症状,包括乳腺癌、胰腺癌和骨质疏松症等。妙佑医疗国际开发出使用AI识别心力衰竭早期迹象的方法。在美国克利夫兰诊所,AI正帮助解决急诊患者中最常见的死因之一:败血症。

帮助医生回答常见问题

尼格罗表示,他的医院看到一个机遇,可将AI更广泛地应用于人口层面的健康趋势分析,从而支持开展预防性医护工作。如今,该院的部分业务是用算法寻找大公司员工的健康风险迹象。例如,矿业公司的员工可能更容易患某些疾病,医院会针对AI在员工中识别出的特定征兆和趋势推荐干预措施或健康举措。“它们能预测甚至消除某些疾病,”他表示,该项目已覆盖约20万巴西人,目标是100万。

在疫情期间,AI还起到扩大远程护理的作用。“疫情期间,我们的远程医疗就诊次数从每周约1000次增至数万次,”UCLA医院系统CEO斯皮索说。克利夫兰诊所CEO米哈列维奇表示,在该诊所,AI帮助医生回答患者通过电子邮件提出的常见问题。尼格罗表示,他的医院在对患者的首次会诊中,通过远程医疗解决90%的病例问题,其中AI功不可没。数字助手能使医生借鉴之前多次会诊的经验,更彻底、更快速地检查可能感染寨卡病毒或患有登革热等疾病的症状。“这是未来。”他说。

它们有时会胡言乱语

“我本人有时对AI持怀疑态度,”日本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附属病院长小寺泰弘说。他的医院正参与一些AI项目,包括利用胸部X光像预测骨质疏松症风险的大规模AI研究项目。但在其他一些AI应用方面的经验让他心存疑虑。“我们就应在多大程度上依赖AI进行过一些讨论,”他担心为AI程序提供的信息是否完整或足以产生可靠结果。ChatGPT等流行大语言模型中的AI“幻觉”问题具有警示意义。“它们有时会胡言乱语,它们并不总是说实话,所以有人持怀疑态度。”

如果工具设计不当或依赖有缺陷的数据,AI还存在放大医疗信息中潜在偏见的风险。一项研究发现,一种用于决定哪些患者需要额外护理的常用算法,使用了反映种族偏见的基本数据。结果,该算法将本应被确定为需要额外护理的黑人患者,减少了一半以上。

迈阿密大学生物伦理学和卫生政策研究所负责人古德曼表示,“医院领导者必须考虑几个关键问题。他们是否相信机器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患者是否了解该技术的使用方式和原因?也许,最为关键的是,人类医护工作者应在监督该过程中担当什么角色?”

摘引网址:https://health.huanqiu.com/article/4Gz0Z3YHX1f

 

 

返回目录>>

 

 

报告称居民日平均睡眠不足7小时 “00后”入睡困难

2024-03-1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317日电(记者 张尼)你每天几点能够入睡?如果回答是23:00之前,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已经击败了大多数人。如果你从未遭遇过失眠困扰,那你就是“人中龙凤”。

日前公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显示,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00后”入睡困难……

居民日平均睡眠不足7小时

16日,中国睡眠研究会在北京发布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并启动全国大型睡眠科普活动,《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也同步发布。

这份调查报告显示,居民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平均夜间清醒次数不多,但总体睡眠得分为75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另外,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超过6小时,64%的人睡眠质量欠佳(<80),其中睡眠质量较差(<70)的人群占比22%

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睡眠困扰,主要的睡眠困扰有:夜醒/早醒、入睡困难、夜间如厕。另外报告还提到,被调查对象中,失眠问题不容乐观,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完全无睡眠障碍人群仅占19%

00后”入睡困难,大学生“沉迷”手机

本次发布的调查结果还显示,仅有29%的被调查人群在23:00前入睡,47%的人群在零点后入睡,13%的人群在凌晨2:00后入睡。这其中,“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70前”入睡时间为23:02

70前”及“70后”的已退休人员常被夜醒/早醒、夜间如厕困扰,“00后”和“90后”的年轻人则困扰于入睡困难。

针对大学生群体,调查显示,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且有51%的人在零点后入睡,更有19%的人入睡超过凌晨2:00

另外,上班族群体在非工作日夜间睡眠往往更充足,比工作日平均多睡33分钟,入睡、觉醒时间也会比工作日晚一点,而大学生非工作日的入睡、觉醒时间会比上班族更晚。

饮酒频次越高,睡眠质量越低

本次发布的报告还揭示了睡眠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

数据显示,热爱运动的人群(月运动频次>=10)偏向于早睡早起,平均23:56入睡,7:26觉醒,比月运动频次<=3次的人群的夜间睡眠时长少将近14分钟。

饮酒人群比不饮酒人群平均每晚少睡27分钟。饮酒频次越高,睡眠质量越低,每周饮酒大于7次的人群比从不饮酒人群,睡眠得分低4分。

另外,随着BMI(体重指数)的增大,睡眠得分大于80分的人群比例逐渐减少。当BMI大于等于28时,只有21%的人群睡眠得分大于80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18/c14739-40197667.html

 

 

返回目录>>

 

 

DNA纳米机器为血栓精准给药“探路”

2024-03-18    科技日报

 

  “由血栓造成的血管阻塞性疾病已经成为全球致死率最高的疾病。我们在与临床医生交流时了解到,目前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不好。虽然有专门的药物,但其副作用大,容易造成血管出血。所以我们一直在想,能不能把药物精准地送到血栓附近,有的放矢地给药。”南京邮电大学教授汪联辉近日向记者介绍了一种智能DNA溶栓纳米机器。这种肉眼看不到的纳米机器可以在血管内识别血栓的生物标志物凝血酶,通过凝血酶浓度的高低,识别出凝血酶究竟是来自血栓还是普通伤口血凝块,继而针对血栓给药。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材料》。

 

  汪联辉介绍,溶栓治疗是当前临床针对中风、心梗、肺栓塞等急性血栓的首选治疗方案。以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为代表的溶栓药物,可激活体内的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的主要成分纤维蛋白。但溶栓药物是一把双刃剑,过度激活的纤溶酶,会无差别溶解纤维蛋白导致机体凝血功能异常,造成血管出血,例如脑出血。因此,针对血栓的精准给药是未来溶栓治疗的发展方向。

  是否可以用DNA纳米材料作为载体,把药物精准递送到血栓附近?7年前,汪联辉团队开始研发DNA溶栓纳米机器。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制作出一片长90纳米、宽60纳米的DNA矩形纳米片,再在纳米片上“伸出”一条触手,固定溶栓药物分子。

  “随后把纳米片卷成筒,用凝血酶适配体做成DNA纳米锁,将药物锁在筒内,确保药物在血液循环时不会失去活性。而要打开纳米锁,就要先精准识别血栓。”汪联辉打了个比方,开纳米锁的“钥匙”,是一种能够识别血栓的特定分子——凝血酶。

  “凝血酶在血栓中的浓度是普通伤口血凝块中的十几倍。当纳米筒内的凝血酶适配体识别并计算出凝血酶的浓度达到血栓的浓度时,就会和凝血酶结合,从而打开‘纳米锁’,把药释放到血栓处。”汪联辉解释,这种方法既可以精准给药,又不会造成血管不必要的出血。

  汪联辉介绍,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在小鼠和兔子体内进行过脑血栓、肺血栓、动脉血栓、静脉血栓的溶栓实验。相较于临床溶栓药物,智能DNA溶栓纳米机器在脑中风及肺栓塞的溶栓效率分别提高了3.7倍和2.1倍;完全溶栓剂量相较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量大幅降低;显著降低了临床溶栓药物导致的凝血异常,将脑中风的治疗窗口期从症状发生后的3小时延长到6小时,该方式有望提高脑中风患者接受溶栓治疗并获益的人数。

“由于DNA溶栓纳米机器由人体的碱基构成,所以可由人体内的酶降解,并经肝肾代谢排出体外。”汪联辉透露,研究团队计划在未来35年内完成智能DNA溶栓纳米机器在大型动物模型中的药效及安全性评估,开展DNA溶栓纳米机器的成药性研究,优化规模化生产工艺。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18/c14739-40197634.html

 

 

返回目录>>

 

 

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升级

2024-03-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日前,重庆市巴南区举办了“体育指导员来了”系列活动。活动采用服务“菜单”形式,由居民依据需求“点单”,健身科学指导、趣味体育挑战赛、健身知识课堂等多项内容按需送到居民身边,带动了更多人科学锻炼。

  如今,人们的健身需求日趋细化,全民健身不断衍生新场景。各地因地制宜,创新服务形式、丰富服务内容,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多便利。

  “健身去哪儿”备受关注。各地着力解决健身场地短缺、体育设施供给不足等问题,越来越多的公共体育场馆实现免费开放,城市的边角地块被改造成全民健身的“金角银边”,体育公园、健身步道陆续建成……这些惠民工程,不仅拓展了群众的健身空间,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更是体育部门主动作为的生动体现。

  各地加大力度,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让群众的健身选项更多。这个雪季,各种冰雪赛事活动火热开展,冰雪旅游持续升温,更多人在运动中感受城市文化和地域特色。飞盘、桨板、攀岩等新兴项目走进大众视野,各地通过办赛,不断提升人们的运动体验。

  随着“运动是一种生活方式”理念深入人心,人们对健身科学指导的需求增加。多地体育部门顺势而为,推出了一系列健身指导短视频。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壮大,在带动群众参与锻炼、科学健身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对大众个性化的健身需求,体育部门不断开拓思路,提高服务标准,既持续保证“量的供给”,又力求“质的提升”。

随处可见的运动场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反映出健身条件持续改善、体育运动渐成时尚的生动变化,也折射出各地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不懈努力。努力推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升级,从“更多”向“更好”转变,是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期待更丰富的运动选项、更接地气的赛事活动带动更多人主动参与锻炼,在运动中收获健康,为生活添彩。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18/c14739-40197564.html

 

 

返回目录>>

 

 

规范标注食品生产日期、食用截止日期等——

让保质期信息一目了然

2024-03-18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有读者来信反映,部分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签的标注位置不固定,标注方式也不尽相同,影响了消费者的选购,也给经常要检查食品日期的商家带来了困扰。

湖南娄底市读者张女士讲述了她的经历:在购买饮料时,虽然包装上写着“生产日期见喷码”,但喷码位置并不固定。有时隐藏在商品名称下,有时又混杂在产品信息中,还有的藏在与包装颜色几乎一样的地方,还得找对角度才看得见。浙江杭州市读者刘女士也表达了类似困扰:“我买的一些真空包装食品,生产日期喷在包装上起皱弯曲的地方,那里的数字都变形了,看得我眼睛都花了。特别是袋装食品,有些标在折边内,开封时还可能把信息撕毁。”

见包装背面、见瓶身、见打码处……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并非在统一位置印刷。还有不少读者、网友表示食品包装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字号过小,识读困难。部分包装上标注的字体颜色与包装底色过于接近,增加了识别难度。

业内人士表示,有的不良商家会在消费者不易察觉的地方打印喷码,这不仅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还危害食品安全。

不仅生产日期标注不明确,保质期标注也不统一。“有些产品标注保质期天数,有的则标注到期日,每次购买都得仔细算算。”浙江衢州市读者杨女士疑惑,“为什么不能统一标注生产日期和到期日,这样避免了复杂计算,也能够直观知晓距离商品过期还有多久。”

内外包装标注差异也是一个让消费者头疼的问题。多数食品只在外包装上标注关键信息,而内包装则省略。但有的超市拆开外包装零售食品,若外包装丢失,内包装上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信息,消费者难以判断食品是否安全。

“每次计算预包装食品的到期时间都感觉很不方便。”四川成都市读者刘云林表示,自己经营着一家小超市,经常要录入大量的食品信息,发现各个厂家对生产日期的标注位置不固定、印刷不规范,而保质期的标注方法也不统一。“每个商品都要仔细找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而且还得计算什么时候到期,工作比较复杂,导致过期商品不能及时下架处理,增加了经营风险,也会侵犯消费者权益。”刘云林说。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预包装食品标签上应当标明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且显著标注,容易辨识。而《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则对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作出了详细规定。例如,对于标注位置和清晰度,要求清晰标示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应当醒目、持久,使消费者购买时易于辨认和识读。

规范标注预包装食品日期,是尊重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体现,也是推动食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清晰、易读的食品日期标签能更好地提升消费者购买体验。

对此,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教授张占江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依法查处不符合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的标注方式。根据实践中的新问题,对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进行及时的修订和完善,加强食品标识监督管理。同时,督促生产者加大对食品日期标签的重视程度,提高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标识的准确度和清晰度;增加销售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对食品安全标签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规定进行有效监督。

专家和读者表示,对于“清晰”的定义和“醒目”的标准因人而异,难以一概而论。但明确食品安全信息是生产商自觉追求的责任体现,应当重视消费者体验,设计易识读的包装标签。只有充分尊重消费者,才能更好地建立企业信誉,赢得市场青睐。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18/c14739-40197558.html

 

 

返回目录>>

 

 

国家药监局:清喉咽颗粒等3种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2024-03-15    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15日电 (记者孙红丽)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公告,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核,清喉咽颗粒、固肾合剂、清热解毒片由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资料显示,清喉咽颗粒功能主治为养阴,清咽,解毒。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炎所致的咽喉疼痛;固肾合剂功能主治为温肾助阳,固肾滋阴。适用于肾虚所致的精神不振,腰背酸痛,胫酸膝软,畏寒肢冷,夜尿增多;清热解毒片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用于热毒壅盛所致的发热面赤、烦躁口渴、咽喉肿痛;流感、上呼吸道感染见上述证候者。

国家药监局表示,请相关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于20241211日前,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就修订说明书事项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并将说明书修订的内容及时通知相关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等单位。

非处方药说明书范本规定内容之外的说明书其他内容按原批准证明文件执行。药品标签涉及相关内容的,应当一并修订。自补充申请备案之日起生产的药品,不得继续使用原药品说明书。

摘引网址: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24/0315/c14739-40196482.html

 

 

返回目录>>

 

 

中国红十字会第6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出征

2024-03-18    健康报

 

  本报讯 (特约记者 王耀 马骞雯)近日,中国红十字会举行第6批援布基纳法索医疗队出征仪式。医疗队由甘肃省、海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共同组建,队员共12人,将在非洲布基纳法索执行为期1年的援外医疗任务。

  出征仪式上,中国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副会长王平为援外医疗队授旗,勉励全体队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规矩意识、团队意识、安全意识,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医疗队精神和红十字精神,为提高当地人民健康水平、密切中布民间友谊、参与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和推动构建中非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318/493940.html

 

 

返回目录>>

 

 

中医药海外中心服务外籍患者超500万人次

2024-03-18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 孙韧)314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高质量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推进会在京召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余艳红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黄璐琦主持会议。

  余艳红表示,建设中医药海外中心是运用习近平外交思想指导工作的生动实践,是服务元首外交和促进民心相通的有效载体,是助力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截至2023年,中医药海外中心累计服务外籍患者500余万人次,科普和培训外籍人士近100万人次,为增进当地民众健康福祉发挥了积极作用。

  余艳红强调,要持续推进中医药海外中心高质量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统筹协调,加强组织引导、内涵建设、中医药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推动中医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等方面贡献更多力量。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318/493938.html

 

 

返回目录>>

 

 

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试运行首批数据上报完成

2024-03-18    健康报

 

  本报讯 (特约记者 严丽 通讯员 高武强)近日,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牵头主导的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试运行首批数据上报工作完成。本次试运行共完成130多家医院的数据采集上报,覆盖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所有省(区、市)。此次试运行上报的是过程数据,标志着我国医院感染监测从依赖结果数据转向更为精确、更具价值的过程数据监测,为医疗安全管理引入了更先进的理念和模式。

  据了解,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前身为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始建于1989年,1998年由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管理培训基地接管,2023年更名为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该监测网是国家卫生健康委认可的全国感染领域四大网之一(另外“三网”为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全国真菌病监测网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致力于获取客观准确的医疗机构感染监测过程数据,及时掌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为卫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门和各级医疗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及评估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自20236月承担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建设与管理工作以来,湘雅医院监测网工作团队从全国800余家报名单位中遴选632家试运行单位,邀请数十位全国医院感染控制专家共同制定《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数据采集规范(征求意见稿)》,建立统一、规范、实用的数据指标体系。

  据介绍,随着试运行首批数据上报工作的完成,全国医疗机构感染监测网即将进入全面推广和应用阶段。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318/493955.html

 

 

返回目录>>

 

 

“两高一部”发文依法从严惩处医保骗保犯罪

重点打击幕后组织者、职业骗保人等

2024-03-18    健康报

 

  本报讯 (记者 刘嵌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医保骗保犯罪定罪处罚、法律适用、政策把握、办案要求及有关工作制度机制等。

  《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把握总体要求,深刻认识依法惩治医保骗保犯罪的重大意义,切实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准确认定医保骗保犯罪,明确医保骗保刑事案件、医疗保障基金的范围,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定点医药机构、参保人及其他个人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行为方式及相关犯罪行为的定罪处罚;依法从严惩处医保骗保犯罪,重点打击幕后组织者、职业骗保人等;切实加强证据的收集、审查和判断;建立健全协同配合机制,规范健全行刑衔接机制,建立健全前期调查、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协作办案机制,健全完善防范医保骗保违法犯罪长效机制。

摘引网址:https://www.jkb.com.cn/news/industryNews/2024/0318/493959.html

 

 

 

返回目录>>

—————————————————————————————————————————————————————             

     《每日剪报》编发人员:

     采集:罗燕

     编排:罗燕

     审校:张卫

 

 

联系电话

028-85580303

周一至周五 9:00-17:00